港股首季升幅高达15.3%,优于大部分主要市场,反而近年升幅较大的日股和美股三大指数都下跌,某程度暗示环球资金投放正有所转向。回顾今年开局,随着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国总统,在关税阴霾下恒指一度跌穿19000点,但随着投资者发现特朗普初期目标并未完全放在关税,加上“中特估”概念开始带动指数向上,春节后DeepSeek更成港股的引爆点,恒指最高触及24874点。
踏入第二季度,特朗普再成焦点,本文见报时美国应已宣告最新的关税政策,但读者们应理解特朗普政策的“跳脱”程度,预计政策之初,不论关税税率或细节的可变性相信十分大,建议季初先以审慎态度为主。
美股和港股各有要注意事项,美股最大问题是自身经济环境,根据美联储3月议息的会后声明,美经济前景不确定性正在增加的同时,他们不敢再对达成通胀目标作出评价,是否暗示美经济转差但通胀降不下来呢?
美滞胀风险升温
这值得大家关注,因为若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美国步入滞胀的机会率十分之高。问题是就算美联储再进行减息,市场预计最快也要在6月或之后,变相第二季美国的经济环节难以获得额外支撑,关税上调也提高美国的潜在通胀,预计会在第二季加速反映在美经济数据上,若显示经济状况继续转差但通胀下不来,滞胀、股灾能远吗?
而港股季初观察味道应该较浓,第一大关当然来自美国关税问题;另外是有没有主题让投资者发酵,随着不少上市公司公布2024年成绩表后,大多不能再走高,反映投资者在现时股价下都转向审慎。所以预计港股要再往上突破需要更多的利好因素,从最新的采购经理指数中也可以见到各分项均回暖,但问题是经济能否更进一步,内需和金融市场会成为很关键的部分,最近四间国有银行获财政部溢价注资或许暗示内地正要发力去拚,所以踏入第二季港股在政策预期这一利好因素下上行潜力还是更高。
综合来看,第二季初期应先持观望态度,但若以上因素继续发酵,内地和香港股市还是有较大上升潜力。
(作者为实德金融策略研究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