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工银智评/港银资产质量稳健 今年势延续增长

2025-04-03 05:02: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回顾2024年,香港银行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继续展现稳健增长的韧性。资产规模较去年初增长3.8%至28.32万亿元、增速创近三年新高。其中,贷款总额较去年初下降2.79%,但减幅较2023年的3.59%明显收窄;债券投资规模(含存款证)大增14.7%,达7.77万亿元。负债方面,客户存款总额按年增长7.09%至17.37万亿元,连续三个季度环比上升。值得留意的是,低息存款扭转过去两年下行趋势,实现6.07%的年度增长,而定期存款增速则从2023年超过20%增速高位回落至7.85%。

  非利息收入快速上升

  受美联储减息周期影响,香港本地银行去年3次下调最优惠利率,累计减幅0.625厘。2024年第三季度末香港零售银行淨息差(NIM)温和收窄至1.5%,淨利息收入(NII)按年减少6.7%。但非利息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受两大因素带动:一是交易性业务收入大增,2024年香港银行结构性提高用作交易用途的金融资产规模,通过提升交易业务收入弥补NII下降。前三季度,香港零售银行用作交易的投资收入按年增长112.1%,推动零售银行税前经营利润增长10.8个百分点,是对经营利润的最大贡献项。二是香港资本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发展促进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高增长。

  截至2024年末,香港所有认可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96%,较去年初微升0.39个百分点,较第三季峰值回落。内地相关贷款不良率降至2.38%,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此外,香港银行业核心资本充足率(CET1)达17.9%,一级资本比率和总资本比率分别为19.9%和21.8%,为全球最高水平之一,为抵御潜在风险提供充足缓冲。

  内地和香港财政政策积极支持经济增长,在美联储延续减息背景下,香港银行业总资产规模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增长。但“特朗普2.0”关税政策或影响香港转口贸易活跃度,叠加高关税抬升美国通胀,影响美联储减息幅度和节奏,本地信贷需求回暖具挑战和不确定性,债券投资资产增长预计仍是香港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今年香港资本市场有望延续趋势回暖,香港与内地及东南亚、中东市场的互联互通深化,也有助提升香港资本市场吸引力,促进香港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发展和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带动香港银行非利息收入保持增长,预计继续成为业界盈利增长的主要动能。

  香港银行业凭借多元化的业务和收入结构,审慎的风控能力和坚实的资本基础,今年有望实现资产和盈利的延续稳健增长。在政策支持与市场活力双轮驱动下,香港银行业务创新料可迎来广阔空间,进一步强化香港作为全球金融枢纽的角色。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