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财经分析/SU7事件推动激光雷达普及\李灵修

2025-04-07 05:01: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周小米SU7车祸引发广泛关注,亦牵扯出智能驾驶的路线分歧。目前智驾的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通过激光雷达来进行车辆定位及周围环境的感知;二是依靠摄像头和计算机视觉算法,实现相应的功能。

  从效果上来看,激光雷达的感知精度明显好于纯视觉方案。特别是在夜间环境中,摄像头的感知在100米左右,而激光雷达能达到200米。但考虑到成本方面,激光雷达前几年的单价普遍在500美元,而车辆一般要配备1至3颗激光雷达,这也使得只有高阶版车型才会搭载激光雷达。

  今次事故车辆为小米SU7标准版,智驾系统采用的是纯视觉方案,没有配备激光雷达。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搭载的是激光雷达,能够给予驾驶者足够的反应时间,或许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在目前主流新能源车企中,特斯拉一直坚持纯视觉路线。2013年,特斯拉曾与谷歌团队讨论过激光雷达方案,最终因为成本太高而选择放弃。而在国产品牌中,多数企业选择的是复合传感器融合路线,即基础版车型采用纯视觉方案,高阶版车型搭载激光雷达。

  但随着内地市场规模效应的显现,激光雷达价格也在持续下行,未来有望从高端选配成为入门版标配。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装激光雷达车型达47款,较2021年增长六倍,搭载率提升至3%。激光雷达正在向20万元级智驾市场渗透。

  须强调的是,按照现行国际标准,存在“驾驶辅助”(L2级)和“自动驾驶”(L3级)两类标准。内地所谓的“智能驾驶”绝非“自动驾驶”,驾驶者不能完全依赖智驾系统、随时需要介入操作,而目前智驾汽车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也较为困难。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