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一点灵犀/黑暗启蒙运动“滋养”硅谷右翼\李灵修

2025-05-03 05:01: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硅谷右翼正在美国政坛快速崛起,马斯克(左)更在朗普政府成立后,进入到白宫决策圈。

  硅谷右翼正在美国政坛快速崛起,他们不仅是竞选活动的重要金主,更深度参与到白宫的关键决策之中。为何硅谷作为“进步主义”大本营会孕育出极右团体,其又与MAGA思潮存在哪些差异?这需要我们对黑暗启蒙运动(Dark Enlightenment)有所了解。

  黑暗启蒙运动始于2007年,由美国软件工程师柯蒂斯.雅文(Curtis Yarvin)在博客平台发起。

  推崇政治强人治国

  在其看来,允许不具专业知识的大众参与政治活动,造成民主制度极为低效且不稳定,应当建立新型君主制国家,像独裁CEO(即君主)运营互联网公司一样治理社会,公民则扮演“股东”的角色。

  雅文认为,美国社会的话语权被“大教堂”(the Cathedral)所垄断,这是由学术机构、主流媒体及建制官僚组成的利益团体,向大众灌输错误观念、同时打压异己。雅文建议启动RAGE(解雇所有政府员工)计划,扶持“君主”的忠诚支持者上位,并重新分配政治资源。

  在很长一段时间,黑暗启蒙运动在硅谷都属于小众文化,但逐渐有科企大佬为其站台,特别是彼得.蒂尔(Peter Thiel)受到雅文的影响极大。2009年,蒂尔撰写文章《一个自由意志主义者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a Libertarian)明言,“我不再相信自由和民主是可以兼容的。”2012年,蒂尔在史丹福大学演讲中也提到黑暗启蒙运动,主张技术精英积极参政。

  上述理论后续又得到英国哲学家尼克.兰德(Nick Land)进一步系统化。兰德设想出一个数字集权的社会,统治阶层或是智商超高的人类,或是人工智能系统。在此愿景之中,技术不单是提升劳动力的工具,更加是控制和统治的手段。

  反对左翼觉醒文化

  2016年,彼得.蒂尔在总统竞选期间公开支持特朗普,并成为后者的捐款人。2021年,拜登上台后与硅谷右翼矛盾公开化,科技企业因数据隐私及反垄断问题多次受到国会质询。等到2024年的总统大选,特斯拉行政总裁马斯克、PayPal前首席运营官大卫.萨克斯、知名创投马克.安德森等硅谷富豪开始倒戈,变为支持共和党,并在特朗普政府成立后进入白宫决策圈。

  MAGA与硅谷右翼相似之处不少,譬如偏爱阴谋论,“大教堂”的概念与“深层政府”如出一辙;又如反对左翼倡导的“觉醒文化”,推崇政治强人领导国家。

  不过,硅谷右翼具有强烈的精英意识,“红脖子”、“福音派”在其眼中都是易被政治愚弄的乌合之众。如此看来,特朗普也并非硅谷右翼的“弥赛亚”,二者不过是权力游戏的同路人。

  硅谷右翼致力于实现数字集权,在人工智能时代值得警惕。上世纪90年代的“炸弹客”泰德.卡辛斯基在《工业社会及其未来》一文中曾断言:未来人类如果不是直接被高智能化的机器控制,就是被机器背后的少数精英控制。近年来,以色列人类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撰写的《智人之上》,以及新晋诺贝尔经济学获奖人达龙.阿杰姆奥卢出版的《权力与进步》,也都表达过类似的担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