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特朗普政府冻结多间高校经费拨款,最终有机会形成金融系统性风险。\AI制图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持续对美国科学机构及知识阶层进行打压,今次哈佛大学被暂停招收国际生又是一例证。但市场担心的是,美国高校为筹措资金或大幅抛售私募基金股权,进而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形成新的次贷危机。
在特朗普的权力逻辑中,美国高校必须遵守特定政治条件(如清洗校园反犹势力),才能够获得联邦政府的经费资助。4月14日,哈佛大学曾公开反对特朗普政府的行政干涉,数小时后白宫即冻结哈佛大学22亿美元经费及6000万美元合同项目。5月5日,美国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宣布停止对哈佛大学的所有联邦拨款。此外,哥伦比亚大学也因类似问题被取消4亿美元的联邦资金。
根据哈佛大学2024财年报告显示,学校全年运营收入65亿美元,其中约29亿美元(约45%)来自慈善捐赠与捐赠基金,约13.7亿美元(约21%)来自学费、住宿等教育收入,约10.4亿美元(约16%)来自联邦与非联邦研究资助。
高校研售基金股权套现
目前哈佛大学国际学生占比约为27.2%,如若这批学生全数转校,将会对学校的教育收入产生巨大影响,再加上此前已经全部暂定的政府资助,对于哈佛大学的经营无疑是雪上加霜。
虽然哈佛大学坐拥全美最大规模的捐赠基金(532亿美元),但作为长期性资金池,捐赠基金的本金多用于投资,仅以回报收益作为基本支出。2024财年,捐赠基金只提供了24亿美元支撑学校运营。
当前美国高校的捐赠基金总额达8740亿美元,其中约28.8%(约2517亿美元)投入到私募股权市场。该策略是由耶鲁大学已故的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创立,后被哈佛大学、史丹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等广泛仿效。
这也意味着,哈佛大学面对收入大幅下降的挑战时,用以补充资金缺口的手段并不多。上月就有媒体爆出,哈佛大学正与机构投资者洽谈出售约10亿美元捐赠基金股权。此外,耶鲁大学也承认,正考虑出售60亿美元的基金投资组合,这也是该校历史首次在二级市场上抛售非流动性资产。
恐酿成“新次贷”金融危机
顶尖大学竞相折价减持捐赠基金,短期内会增加私募债券的供给压力,对整个市场的流动性造成明显冲击。上个月“新债王”冈拉克就作出警告,美国的“新次贷”风险正逐渐浮出水面,可能私募股权市场和私募信贷市场的风险被严重低估。
高校的捐赠基金本质上是私募信贷,指的是非银行机构提供的定制化信贷。相比银行贷款,私募信贷的审批更灵活,能够包容和支持更小众的资产类别,如大学经营。与公开市场债券比,私募债券的回报也更高。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实施《巴塞尔协议Ⅲ》等监管改革,大幅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导致银行收缩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2023年的硅谷银行危机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审慎,企业转向私募信贷进行再融资。但私募信贷属于表外融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影子银行”,市场规模小、资本杠杆高,风险自然不容小觑。
如若特朗普政府未来对其他美国大学也采取类似举措,很可能引发其他高校抛售捐赠基金或是大量发债,导致美国私募债价格暴跌,进而波及至公开债券市场,最终形成金融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