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经纪爱股/整治内捲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邓声兴

2025-07-26 05:01: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年,内地电动车、外卖平台、钢铁、太阳能板等多领域内捲加剧,持续加码的恶性内捲背后是高额的资本投入,或导致各行业价格和利润下滑,对任何一间企业都没有好处。连同美国关税和贸易战的不确定性等,或对相关企业业绩及国家相关行业的发展造成压力。

  对此,内地传媒近日刊登关于“反内捲”的文章,提出整治“内捲式”竞争,引导企业找准自我定位,开展差异化竞争,提升创新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带来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进而给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显示官方对相关问题的重视。

  笔者认为,一方面,企业应以更好的发展自身实力实现商家、消费者和平台的供应,进而实现活力、有秩序、更公平的消费生态,化恶性内捲为良性竞相进步,焕发市场、企业、员工、政府及投资的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各行业的“内捲”背后也侧面印证消费降级。奢侈品牌的波动、北上消费、新能源车及咖啡等多领域消费品降价潮,以及多个行业的销售结构和消费者购买习惯等表现,均是消费降级的结果。若消费降级持续蔓延,恐怕变成经济“通缩”的表现。

  再看最新数据,继5月中国CPI及PPI数据显示,五一及端午两个全国性节日期间的消费增长,未能抵销内需疲软的拖累后,中国6月PPI同比下降3.6%,为2023年7月以来的最大降幅,降幅超过任一经济学家的预测,亦是持续第33个月下降。虽然6月CPI结束连续4个月按年下跌,超预期的按年升0.1%。出口方面,上半年及6月人民币计价出口均升7.2%,以美元计出口增长5.8%创4个月高,优于预期,或受关税缓和等因素维持稳健,但下半年仍需继续努力以应对潜在的延续性放缓。

  政策加码提振内需

  总体显示,中国通缩压力的应对仍不可放松,除企业遵循政策指引而避免恶性内捲外,政策面都应继续出台更多措施提振内需消费,特别是从提高居民可调配收入端尤为重要,如收入、提振股市楼市等。

  (作者为香港股票分析师协会主席、证监会持牌人士,并未持有上述股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