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一点灵犀/汇改十年 人民币稳步国际化\李灵修

2025-08-14 05:01: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在双向波动的汇率制度框架下,人民币走势灵活,不再受限于美元汇价的影响。

  “811汇改”后历经十年发展,中国汇率管理机制日益精细化,有效减少外部冲击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亦得到长足进步。当前“去美元化”思潮泛起,人民币应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在跨境流通层面取得更大进展。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要求做市商提供人民币中间价报价前,综合参考上日收盘汇率与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等两大因素。此举摆脱了过去以美元为中心的定价机制,更加注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

  摆脱美元因素制约

  但在改革初时,内地市场遭遇到严峻的资本外流压力。“811汇改”后首周,人民币兑美元累计贬值4.4%,创1994年上一轮汇改以来最大单周跌幅。到2016年底,人民币汇率跌至七算附近,外汇储备降至3万亿美元水平。2017年,人民银行通过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进一步完善中间价报价机制,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步企稳。

  在双向波动的汇率制度框架下,人民币走势灵活、不再受限于美元汇价的影响,也为货币当局打开了“以我自主”的政策空间。在2018年、2025年两轮中美贸易战期间,人民币汇率都能紧守底线,为中国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人民银行多次使用逆周期因子将人民币中间价设置在7.2以下,根据“即期汇率对中间价的偏离幅度不能超过2%”的相关规定,大致可以推测出人民币在岸价的“底线”在7.35。今年4月,由于特朗普推出的“对等关税”大超预期,离岸人民币盘中价一度跌破7.40关口。但随着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持续反弹,7.35“底线”依然牢固。

  跨境结算占比提升

  须强调的是,“811汇改”不仅重塑了汇率形成机制,亦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进行五年一次的SDR例行审查,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并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汇改初期,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不足20%,至2025年7月这一比例已达到32.7%。

  特朗普再度就职美国总统后,白宫推出的一系列“超常规”的财政贸易政策,引发全球对于美元信誉的普遍忧虑,也为人民币提升自身国际地位带来机遇。根据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今年6月24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未来12至24个月内,大约13%的央行计划增持人民币,使得人民币成为仅次于欧元的第二大受青睐货币。此次调查共访问了75家央行,合计管理资金规模达5万亿美元。(见配图)

  在此背景下,应积极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绝佳时机,建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持续扩大资本账户开放力度,适当“拓宽”及“开通”各类跨境互联互通渠道。为内地企业及居民部门提供换汇便利的同时,亦鼓励内地机构投资者适度增配海外优质资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