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根据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家庭教育系教授Marty Rossmann研究所得:“从小让孩子参与家务可以对他们成长后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参与家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胜任感、自我能力肯定和自尊,是伴随他们一生的正能量,但这跟金钱奖励或工钱报酬制度无关。”
孩子做家务不仅可以养成做事有规律及勤劳的习惯,也可以训练出许多能力,获得自信心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笔者的女儿曾经参加小学毕业露营活动,回家后兴奋地说:“爸,我不知道我们同学很多都不会煎蛋,大家都在排队等我煎蛋给他们吃呢!”
思考最合适解决方案
我仍然记得小时候一个深刻的遭遇,当我约10岁的时候,妈妈曾经吩咐我丢掉垃圾,把垃圾袋绑好,然后拿去垃圾车。当我接到这样的请求后,我就开始思考,垃圾袋要怎么绑,才不至于沿途掉垃圾,要经由哪一条路径拿去垃圾车。分析的结果,甲路线要走的梯级较少,但会经过张太家,她家养了一条很凶恶的狗,乙路线比较近,但是路灯太暗,丙路线比较远,但是路灯较亮。判断的结果,丙路线比较安全,应该要选择安全的路径,所以决定走丙路线。当我把垃圾拿到定点后,垃圾车还没到,我是要放着就走,还是要遵守垃圾不落地的规定,等垃圾车到达再将垃圾丢上去呢?那次等了很久才回家,我以为会给妈妈责骂一番,谁知将过程告诉她后,她称赞我聪明又有责任感,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获得她的称许。
所以我们不要小看一件小小的家务,其实它可以培养孩子分析、判断、选择、做决定以及负责任的能力与态度。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韦特曾经追踪研究一组青少年达30年,发现这些孩子在童年时期参与家务工作做得较多的人,比做得较少的人,成年后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较好的表现,获得高薪工作机会的可能性高4倍,失业可能性则少15倍。
若果父母继续对孩子过度保护,舍不得让他们做家务,只会剥夺了他们自小磨练刻苦的气节及生存本能。但另一方面父母紧记一点:人生很多生活责任跟钱无关,我们只管鼓励孩子生活上寻找并负责任(除了学业外,做家务是孩子唯一重要的责任)。如果父母仍觉得做家务后需要奖励,笔者建议给予孩子获得假日一家户外活动的话事权等,原则都是物质奖励不胜于父母的陪伴。再者,父母必须让孩子了解:“人生不是每件事都要孩子喜欢才做的;有些事情就算孩子不喜欢也需要做……”
“家务人人有责,勿有金钱想法”,鼓励孩子做家务会令他内心感到有价值感与成就感,是再多钱也买不来的,父母更不要主动提出酬劳等条件,因为家庭不是经济市场,就是父母或孩子都不会获得任何工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