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财经纵横/科技创新料成“十五五”重点\凌 昆

2025-08-15 05:02: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国公布了“十四五”规划的初步成绩,估计过去四年年均经济增长4.4%,经济规模将增加35万亿元人民币。制造业持续增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四年间增长42%。中国制造业已连续15年为全球第一大国,200多种产品居世界首位。最重要亮点应是科技提升,四年间科研投入增长近50%及1.2万亿元,占GDP比重已近2.7%,接近发达国平均。在太空探索、量子计算、人工核聚变及其他前沿领域,中国均获得显著甚至领先成绩。近几个五年规划都标志了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性突破:“十二五”期间取得并巩固了制造业全球第一的地位,“十三五”取得并巩固了中国GDP居首的地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十四五”则取得并巩固了科技强国地位。这三个五年规划令中国实力取得惊人提升,为民族复兴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今年完成“十四五”规划后,将迎来明年的“十五五”启动年。中国之前定下了分两步经过2035到2050建成领先的发达国,因此今后每个五年规划都十分重要。“十五五”自要起到承前启后功能,为达到上述目标作出必要贡献。此外,中国又提出在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宏图,令“十五五”的角色更为吃重。观乎当前国际及国内趋势,中国其实有可能提前在2035到2040间达到原先的2050目标,关键是“十五五”如何更好地策划及落实。这包括在近期实行攻关消除“卡脖子”等落后领域,或填补技术及产能空白。在长远则要策划抢先实现工业革命4.0,开发相关技术及建立产能,布置产业链与生态链,从而取得领先优势。

  开发新生产方式 推动生产力升级

  为长远计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发展规划原则:(一)加强生产力的融合协调,如制造与服务业融合、软硬件融合、跨产业产品融合、生产与管理营销融合等。新技术及数字化将带来许多前所未见的可能及选择。(二)深化及加快新生产方式的应用开发,特别是自动化数字化AI化网络化及全面性智能化等,从而推动生产力的根本性及革命性升级。(三)系统性地推动新技术发展。现已掌握的新技术要加快其成熟化及产业化,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汰弱留强以保竞争力。同时要安排好对更新一代技术的跟踪、评估及前期开发等工作,以避免被“新道超车”。(四)对关键性未来技术作战略性发展部署。这须包括太空、海洋及深地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新交通新通讯系统、生物工程生物化学、人体及生命科学等。

  上述各项规划原则,不少外国研发已开始出现,中国必须及早跟上,补充以至超越,从而争取及保障新技术开发优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