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港股一度升破26000点,再创年内新高。遗憾的是,市场气氛并不配合,个股下跌数目多过上升。以过去经验来看,个股尤其是一些股性较强的细价股表现,往往予人一种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感觉。而9月以来细价股的差劲表现,或许意味着有资金在获利回吐,令市场交易情绪受到抑制,寻找结构性亮点似乎是9月可行的策略。
9月迄今,表现最好的是电商龙头系,也因为其在恒指、恒生科技指数的权重较高,带动了两个指数的上升。自电商龙头股披露超预期的第二季报后,股价已上涨两成以上,较3月的年内新高仅距一步之遥。恒指昨日再创年内新高,但恒生科技指数较3月高位还有约7%的距离。
电商龙头股的强势,是否代表着市场风格的转变,资金重回互联网龙头股?从近期几大互联网平台(外卖巨头除外)的表现,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过去两个月,因DeepSeek R2迟迟未推出市场,加上三家外卖平台内捲加剧,令互联网平台股的表现弱于大市。电商龙头第二季报披露的云投入,以及在芯片上的突破,令AI叙事回归。虽然港股整体上主要受A股弱势的拖累,但不影响恒生科技指数追落后。
经过过去半年的升浪,全球主要股市都录得不俗升幅,现时欧美股市估值比中资股贵了不少,中资股估值便宜但基本面的改善较为缓慢,故此观望的投资者增加亦变得合理。展望下一步,美联储减息在即,中国人民银行如何布局,对市场影响甚为关键。对港股最有利的情形,是联储减息之后资金加速外流,加上中国经济的复苏加快,这样才会出现外资重回中资股市场。
新能源板块估值修复
除了互联网平台,新能源板块的表现亦属强势。新能源是中国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之一,亦在外资能力圈内。过去几年,受内捲以及欧美不友好政策影响,估值一年低过一年。随着反内捲政策的推出,估值下调的趋势已完全扭转,未来一旦出现基本面改善,这个行业估值修复的弹性相信会比较大。此外,医疗医药行业也是这一轮中国产业升级的受益者之一。如果外资重新流入中资股市场,互联网平台、医药医疗和新能源板块最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