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美联储减息及外资回流中资股市场的带动,恒指9月再下一城,录得连续5个月上升,累积升幅超过4700点,并创下4年新高。犹记得,一年前港股上演教科书般的大升浪,并在10月初达到阶段性顶部后进入4个月的调整期(高低位接近20%)。今年会不会历史重演?10月会否呈现先扬后抑走势?从近期市场成交只集中在少量个股,以及细价股纷纷跌破上升轨的走势来看,可能性不低。
不过,在市场流动性丰裕,又不乏重大叙事(“十五五”规划、反内捲、中美领导人在G20会上会面、DeepSeek R2推出等)支持下,大市即使出现中期调整,也不大会影响一些行业趋势所引发的结构性大牛。其中又以特斯拉第四季度推出新一代机器人最值得关注。
除了特斯拉外,英伟达、Meta等美资巨企也在积极进入产业链,与中企同行共振,其影响力不亚于2020年的电动车行情。这些美企与中资企业的机器人零件生产深度捆绑(大部分是在A股和港股的上市公司),一旦机器人产业趋势成形,无疑会大大提升他们的盈利前景。
紧盯市场投资主线变化
回到近期中资股市场的极端表现,可以说只有一小半是天使(部分互联网龙头、储能电池、芯片、有色金属等),一大半上市公司则是表现疲弱,尤其是细价股,从7月、8月年内高位回落二至五成,在牛市中出现这类反向走势,杀伤力挺大。有内地策略分析师统计,A股近期出现极端分化的走势:前1%公司的成交额占比超过20%,是过去4年来第一次出现。在过去20年中,这种现象共出现过30次,大多持续1至2周。一般表现是冲高时大盘股占优,冲高结束后小盘股占优。
另一个特点是在市场交易集中度冲高后,市场往往发生重大切换。要么预示大势切换,要么预示主线切换。周一券商股的平地一声惊雷,或许只是今次主线切换(风格轮动)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