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美国时隔七年再度遭遇政府停摆,造成经济数据的迟滞与混乱,对资本市场而言,无异于蒙住双眼在高速公路上飙车。
由于在最后时刻两党未能达成协议,美国时隔七年再度遭遇政府停摆,但因不涉及债务违约风险,并未对市场情绪造成负面影响。须注意的是,停摆带来的数据真空问题亦不容小觑,资本市场如同“蒙眼飙车”,随时会为投资者带来惊吓。
按照美国法律规定,每个财年(10月1日)开始前,国会须审议通过年度预算。若拨款法案不能按时敲定,国会还可寻求短期融资法案(Continuing Resolution)为联邦政府“续命”。但在查理.柯克枪击案及其后的全民猎巫运动中,美国社会陷入严重撕裂,两党须以强硬姿态回应选民诉求,自然再无妥协让步的空间。
统计真空 早有先例
相较2013年的政府停摆,美国当前困局并不与债务上限挂钩,亦不牵涉政府违约风险。周二美股盘中由跌转升,反映恐慌情绪快速平服。德银发布报告预计,今次关门或持续7至14天,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影响0.1个百分点,均低于2013年水平。(见附表)
政府停摆后会暂停支付80万名联邦雇员的薪水,并导致官方统计机构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美国劳工统计局(BLS)被迫停工。白宫此前暗示会借机永久性裁员,但更像是向民主党施加政治压力。不过,经济数据的延迟确实会干扰美国联储局的降息决策。
在10月29日议息会议召开时,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面对非农就业(原定于3日发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原定于15日发布)、零售数据(原定于16日发布)等关键信息的缺失,这将影响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类似情况在2013年也曾发生过,彼时9月、10月份的就业与通胀数据均遭延期,“统计真空”现象一直延续到年底。BLS事后公开承认,用于计算2013年10月CPI指数的价格样本量仅为正常水平的75%。
事实上,政府效率部(DOGE)前期对联邦编制的精简,使得政府外派搜集数据的人手不足,造成今年的经济数据大幅波动。以CPI为例,一般而言BLS每月要收集大约9万个报价,涵盖200个不同的项目类别,但当某些数据无法获得时,就会进行相应的估算,这一比例通常在10%左右,但上半年陡然上升至30%。(详见笔者7月5日撰文《美国就业统计为何对不上数?》)
当然,外界更加关注非农数据的走向,正是因为8月新增就业大幅回落,直接导致美联储重启降息操作。但过去二十年(2005-2024年)的经验表明,8月非农初值在10月上修的概率达到80%以上。可以想像,联储内部本就存在严重的路线斗争,加之没有关键数据作为参考,本月不论做出怎样的降息决策都会引发巨大争议。
蒙眼飙车 自求多福
近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罕见表态,强调“利率仍具适度限制性”、“股票估值偏高”,有意为过热的投资情绪降温。恰在此时,政府停摆造成经济数据的迟滞与混乱,资本市场无异于蒙住双眼在高速公路上飙车,剩下的只能是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