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新一轮博弈正式摆上台面,金融市场好淡双方进入短兵相接阶段,波动大幅增加似在所难免。有投资者寄望4月的市况重演,甚至有机会再来一次海底捞月,但实际变况可能复杂得多。从盘面观察,市况波动令获利回吐压力增加,小盘股渐现支持。若大市龙头股(电商互联网巨头)调至上升轨附近(50天均线)并守稳,可视为调整尾声;对小盘股,有见这周有跌不下去之感,可分注吸纳。
西方芯片与光刻机商影响大
上个周末中方对美方的新一轮芯片出口管制,祭出了稀土出口管制。似乎是打到了对方的痛处,特朗普总统选择情绪化的加征100%关税作为回击,冲击市场。现时要判断中方的反制措施,最终能否像4月一样令对方服软,还有待观察。其中一个关键点,在于美方和他的盟友,有没有足够的稀土存货,或者在短时间内(1年)能否取得稀土提炼技术的突破。
对于中方这次举措的影响,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曾任新加坡政府首席经济学家与世界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的陈光炎,有很到位的看法。他认为,此次实施的管制举措,基本参照了美国芯片领域管辖模式。这意味着,即便产品并非在中国本土制造,只要其使用了来自中国的稀土原料,或依赖中国的稀土开采、提炼及加工技术,也将纳入出口管制范围。因此,一旦严格执行,西方世界赖以生存的顶级芯片制造商、光刻机设备商,均会受到波及。
对于稀土的重要性,美资大行花旗近日发表了一份长达87页的稀土深度报告,有几个重要判断:17种统称稀土的金属之中,真正有价值的四种:钕(Nd)、镨(Pr)、镝(Dy)、铽(Tb)。它们做成NdFeB永磁体,安装在电动车驱动电机、风力发电机、变频空调、工业与人形机器人里。若没有这小块磁体,马达就转不动,绿电也发不上网,所以被叫“绿色石油”;到2027年,高性能磁体需求18.6万吨,比2024年增6.4万吨,对应增量约12万吨,而全球供给增量(除中国外)2024至2027年最多3至4万吨REO,缺口不是一般的大。
全球高性能磁体需求巨
2027年前海外新增分离产能相当于中国现有产能的12%,因此无法撼动定价权,而中资磁体龙头公司,有望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