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中国宣布为推动世贸(WTO)的改革发展,在保留发展中国家地位下自愿放弃相关优惠。这乃合理且显示自信的表现:以目前中国的经济及科技实力和由此带来的强大竞争力,已无必要享受优惠。如此也消除了许多发达国对中国的批评:认为中国已是发达国而不应享有优惠。
对于中国产业及科技水平的高速提升,之前笔者早有多篇文章论述,指出这在经济竞争上日益对美不利。中美比较乃近年各方热议的题目,最近看到一种比较新鲜的从社会文化角度的论述,很值得参考。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学者著书提出了中国工程师国家与美国律师国家的对比,指中国主政者多工程师或科技人员,故重建设与发展,而美国则多由律师主政,故重视法制及权益,但有时反会制约发展。另有论者更直指“中国建造、美国争论”。其实远在1983年便有美国学者R B Reich提出了“纸上企业家精神”的论点,指资本为追求短期利润强化法律及金融操作,通过并购及综合型企业发展来追求快速暴利,反而忽略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结果是律师及金融炒手当道,而实干者及科技、工程人员旁落,最终导致经济发展迟滞。
到今天“纸上企业家”的问题远不止此。另一重要偏离是各种产业的金融炒作化。大宗商品早已成了炒作对象,其后科技也如此,出现科网泡沫及目前的AI泡沫。资本市场随之畸形发展,由少数科技企业主导并不断激化题材炒作。这无疑有助部分新兴科技的开发,但也带来了高度的金融风险。少数企业如出问题将会冲击金融及经济大局。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已走上歧路
更深层的问题是资本主义发展已走上歧路。最初由产业资本转向金融资本有一定的合理及客观因素,但上世纪80年代在英美开展的自由化、去规管化策略虽增添了经济活力,却引发了金融与实体经济日益脱钩的趋势。在衍生工具及高杠杆推动下金融资产已远超实际GDP以倍计。笔者称此为“虚拟金融资本主义”:金融活动离开实体自我空转。这种情况在“量化宽松”开启后更不断深化,金融泡沫与日俱增。
西方尤其是美国发展日深的“纸上企业家精神”,确实值得中国警惕,切勿鼓吹股市炒作而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