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财经分析/告别“非盈利”初心 OpenAI上市待发\李灵修

2025-11-03 05:01: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OpenAI于10月28日宣布完成新一轮资本重组,正式转型成为公共利益公司,为上市铺平道路。市场传闻OpenAI拟定于明年下半年提交IPO申请,计划筹集至少600亿美元资金。公司估值可能高达约1万亿美元,或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IPO项目。

  资本重组后,原非营利组织主体的OpenAI基金会仅持有营利公司(OpenAI Group PBC)约26%的股权(估值约1300亿美元);另一大股东微软持有营利公司27%的股权。未来营利公司将独立运营,股权架构更趋向传统科技公司。此番股权变动扫清了法律障碍,为OpenAI未来的融资与上市奠定基础。通过简化股权结构、明确投资者权益,公司摆脱了过去利润上限模式“ Capped-Profit”的束缚,使得股东能按持股比例分红。

  在创建之初(2015年),OpenAI立志成为一间只接受捐赠,不受任何资本及个人控制的非营利组织,同时承诺对外开放技术专利与研究成果,以实现将AI红利面向公众“OPEN”的初心。彼时股权结构简单,非营利董事会控制一切,无外部投资者分红机制。

  然而,大模型训练需要庞大的资金及资源支持。在最主要投资人马斯克与创始团队分道扬镳之后,OpenAI意识到现有的经营模式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2019年,OpenAI创建了营利性子公司OpenAI LP(有限合伙公司)。原非营利实体作为普通合伙人持有多数控制权,但允许投资者注入资金(接受微软130亿美元投资),并获得有限合伙权益。OpenAI经营模式转变为“ Capped-Profit”,非营利母公司仍监督其日常运营,确保使命优先。

  2023年,联合创始人Sam Altman与Ilya Sutskever关于公司发展理念产生激烈冲突,最终后者选择离开OpenAI另起炉灶。(详见笔者该年11月25日撰文《OpenAI宫斗戏中的罗生门》)自此,OpenAI开始探讨彻底重组,移除非营利控制,以适应快速增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