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宏观洞察/抗通胀兼具收益 流动性实质资产看俏\高沛乐

2025-11-24 05:02: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疫情过后,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转变,过去十多年主导市场的低通胀环境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结构性通胀风险升温的新时代。财政开支持续扩张、货币政策再度转向宽松,而全球化退潮及地缘政治分裂推高生产成本。在此背景下,能兼顾抗通胀与收益潜力的流动性实质资产,正成为投资者重新配置的焦点。

  在美国以外的主要经济体,央行纷纷重启宽松政策,各地政府亦加大财政刺激力度,令通胀重燃的风险进一步上升。另一股推高通胀的力量来自结构性转变。近年贸易壁垒上升、供应链回流及地缘政治摩擦,使全球制造效率下降、成本上升。

  同时,新的长期投资主题正在成形。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中心与电力需求飙升,国防开支上升反映地缘风险升温,这些并非短期周期性现象,而是长线结构性机会。因此,实质资产将从通胀与需求的结构性转变中受惠,包括基建与公用事业、能源、金属与矿业,以及稀土与关键矿物。AI与电气化推动电力需求创新高,电力及燃气公用股表现亮眼;石油输出国组织维持油价稳定有利炼油业,天然气出口扩张及能源转型需求带动长线增长;黄金受央行买盘及中国需求支撑,铜因供应紧张及电网升级投资而前景乐观,铀价则受惠于全球清洁能源转型。

  香港房讬估值具吸引力

  房地产市场方面,美国仍面对高融资成本与结构性挑战,但亚洲市场相对健康,香港及新加坡房讬估值具吸引力,医疗及长者住房房讬受惠人口老化,数据中心与AI基建相关房讬延续增长势头。

  随着关税上升与供应链压力推高物价,通胀预期可能持续偏高。历史经验显示,在“温和滞胀”或“再通胀”阶段,实质资产表现往往优于股票和债券。这类资产不仅能对冲通胀风险,亦可提供稳定现金流,如房租、路费及公用事业收入,成为投资组合中兼具防守与收益功能的重要一环,值得纳入核心配置。

  (作者为宏利投资管理亚洲区多元资产执行总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