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地产 > 正文

去年二手成交2/3有钱赚 十七载最少

2025-02-13 05:01:4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楼市去年全面撤辣后,部分急于套现的“蟹货”业主趁松绑提早止损离场,拖低二手私宅买卖获利比率,去年全港逾2.3万宗已知上手买入价的二手私宅买卖中,只有66.8%账面获利,连跌六年兼创十七年新低。

  平均每宗获利24.2% 连跌6年

  利嘉阁地产研究部主管陈海潮表示,综合土地注册处资料所得,2024年全港23318宗已知上手购入价的二手私宅买卖登记中,账面获利个案共15581宗,占比达66.8%,较2023年的81.8%再跌15个百分点,连跌6年,创2008年以来的17年新低。至于每宗私宅转手平均赚幅同步连跌6年,只有约24.2%,按年回落21.9个百分点,为自2010年来的15年最少。

  陈海潮认为,近年楼市先后受疫情及高息环境冲击,去年特区政府全面撤辣,并放宽七成按揭,将楼市及楼价走势的主导权交回市场自由运作,楼市回复未有辣招政策掣肘下的波动情况。

  去年平手登记的买卖个案162宗,占比按年微降至0.7%;而亏损个案则高达7575宗,占比由2023年的17.4%大增15.1个百分点至去年的32.5%,反映蚀让情况扩大,料与楼市辣招松绑后,出现更多蚀让套现所致;至于获利1倍或以上者减少7.5个百分点至29.4%,去年共录得6848宗,但仍是占比最多的获利幅度分布。

  楼价回落,去年银码介乎401万至600万元的物业共录4848宗获利登记,获利成功比率亦达69.4%;在部分换楼客入市支持下,801万至1000万元物业获利比率排第二,达67.5%,共有1796宗;至于1001万至1200万元物业则排第三位,达67.4%,共有834宗获利登记。

  代理料今年楼价升5%

  若以全港三区计算,去年以港岛区之获利比率最高,达68.9%,但按年跌12.7个百分点;而新界及九龙区则分别处于67.2%及64.7%的水平。

  踏入2025年,陈海潮认为,楼市走势仍然波动,楼价表现反复,业主在没有辣税捆绑下,卖楼套现的灵活度大增,故预期今年私宅转手获利比率及平均赚幅将维持相应波动的情况,惟冀下半年在市况转稳及全年楼价仍有机会靠稳微升5%支持下,料2025年转手获利比率可以微增至处于70%水平,而平均赚幅也望微升至26%。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