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洪水桥四宗大型原址换地延后完成期限,导致今年上半年补地价收入大减。
近两年一手新盘供应量多,发展商除减价卖楼外,也减少洽商换地补地价,特区政府也大幅减少卖地数量及规模,以稳定楼市供需。今年上半年特区政府地价收入录得约71.1亿元,虽然处于偏低水平,但已较去年同期的55.2亿元回升29%。
莱坊指出,目前楼市虽有见底回稳迹象,但发展商仍维持审慎投地或换地改契等投资,出价会严控风险,宜推出规模较小的地皮,以免出现流标。\大公报记者 刘向阳
据差饷物业估价署编制的私人住宅售价指数,楼价自2021年9月见398.1点历史高位后,持续反复下滑,今年5月指数最新报286.6点,累积下跌28%。另外,楼价下跌,一手住宅需求也减弱,过去两年半的潜在供应持续在10万伙以上,其中货尾存量翻倍至2.8万伙,因而发展商买地欠积极性,导致多幅地皮流标收场。
特区政府近两年虽然无明确要暂停卖地,但已明显拖慢卖地安排及减少卖地数量,每季只安排一幅中小型住宅地皮招标,甚或如去年首季更暂停推出住宅地。此导致自2006年后,2024年上半年再出现18年来首次零卖地情况(不计加油站、充电站及电讯站地皮),因而卖地收入为零。至于今年上半年情况稍为好转,期内共卖出3幅地皮,收入48.9亿元,为16年来次低,其中两幅小型住宅地皮成交价同为6亿元,而青衣物流地则以36.786亿元成交。
补价收入22亿 16年最少
地皮招标收入虽较去年同期好,但私人市场的换地改契情况则不如去年,兼且洪水桥第32A至D区的4宗大型原址换地个案,因特区政府检讨土地用途而延后完成期限,导致今年上半年暂录的补地价收入仅22.2亿元,为2009年后的16年新低。其中,逾亿元补地价的住宅用地,只有洪水桥第34B区原址换地及东涌东站首期物业发展项目。初步总结,特区政府今年上半年的地价收入约71.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5.2亿元增加29%,但仍是近19年的第二低。
由于洪水桥4宗原址换地的期限延至今年12月底,即使届时能达成协议,以百亿元的补地价却只能计入明年库房收入。另外,目前环球政经局势多变,楼市虽有止跌回稳迹象,但相信特区政府未来只会维持少量推地,加上发展商未积极进行换地补地价,即使下半年落实推出北部都会区首幅片区开发土地招标,然而基于其规模庞大及复杂性,应须数月时间让财团考虑及估算入标风险,估价地价收入维持低企。不过,庆幸的是,7月有两幅现代多层产业大楼土地截标,若成功售出,今年全年的地价总收入应超过去年的百亿元水平。
新盘低价去货 楼市回升需时
莱坊执行董事兼大中华区估价及咨询部主管方耀明表示,近期住宅楼市交投好转,反映市场购买力存在,不过成交价未见明显回升迹象,发展商继续减价卖楼,可见楼市仍未真正回升,发展商对后市走向疑虑未消,难以说服他们重新大举增加土地发展储备。因此,未来发展商仍审慎处理投地或换地改契发展等投资,如选择一些位置较好及社区配套较成熟的地皮,在严控风险下谨慎出价。
他相信,特区政府面对发展商低增意欲,本财年应减慢推地步伐,兼以规模较小地皮为主,以免大规模地皮出现较大流标机会,对市况带来负面影响。
至于特区政府有意借助市场力量,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方耀明指出,必须顾及发展商对新区发展周期长会增加财务承担的风险,提供一些鼓励措施或政策来吸引他们参与的兴趣,缔造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