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联行(JLL)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上海商业地产投资市场录得23宗交易,成交额82亿元(人民币,下同)。仲量联行华东区投资及资本市场负责人孙翎介绍,上季沪商业地产市场的单体项目成交均价约3.6亿元,成交额1至3亿元的交易占比达61%,表明中小体量资产流动性有所增强。
仲量联行华东区投资及资本市场负责人孙翎介绍,投资者对上海核心区域资产的集中布局,反映了风险偏好趋稳的市场心态 / 记者 倪巍晨 摄
数据还显示,二季度沪商业地产投资市场中,办公楼和长租公寓资产的成交金额占比分别为38%、27%,零售物业、工业地产、酒店、住宅、产业园区等资产的成交金额占比分别为18%、7%、4%、3%和3%。当季,高净值投资者和企业买家持续主导上海商业地产市场,并贡献了当季88%的成交额。孙翎补充说,二季度总价1至3亿元,且交易周期短的“街铺式商业”资产项目尤其受到青睐,一定程度折射投资者消费复苏预期的进一步增强。
需求构成方面,孙翎表示,二季度沪商业地产市场中,投资型需求继续主导市场,其需求占比高达66%。投资区域分布方面,上海中环内项目贡献了85%的成交金额,以及78%的成交宗数,表明核心区域资产集聚效应更为显著。她续称,投资者对核心区域资产的集中布局,反映了风险偏好趋稳的市场心态,更凸显上海核心地段资产的稀缺价值及抗风险能力。
上半年沪房地产投资市场中,投资者行为明显分化。戴德梁行华东区资本市场部执行董事卢强观察到,自用型买家仍以办公研发、商业等需求为主,如乐鑫科技布局上海张江的研发物业,安踏收购南京东路的阳光大厦等。相比较而言,投资型买家呈现两极化策略;其中,非机构投资者对区域性核心地段优质物业进行战略布局,机构投资者更追求性价比,青睐具有价值修复潜力的压力资产、商业综合体、长租公寓等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持有型物业。
展望后市,卢强预测,下半年部分外资基金持有的折价办公项目有望继续成交,并推动当地办公类交易占比的回升。另一方面,前期盈利良好的实力企业料继续将上海作为资产配置的首选地。此外,数据中心、长租公寓、保障性租赁住宅、商场等公募REITs底层资产,下半年有望进一步受到机构投资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