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黄羿六年前从广告公司离职,投身网络电影行列
毕业於广州美术学院的导演黄羿,从小有一个电影梦。“当时做导演门槛很高,我只能拍点广告,小打小闹自己试试。”2014年,当时33岁、正在4A公司担任创意总监的黄羿,薪资丰厚、工作稳定,但心裏依然嚮往着执导电影。俗话说“男人三十不转行”,黄羿心裏一直在挣扎:“如果转做导演,那我一入行就是‘老年导演’。但33岁了,有些事不做,就一辈子也没机会了。”
那一年,黄羿果断地从广告公司离职,“单方面”宣布自己是导演,开始接拍广告片。从零起步,“垫钱拍广告”是家常便饭。“反正一开始不赚钱,但我是真的很想拍好每部片。”黄羿诚恳认真的态度,并不比专业广告公司差的出品,让他累积了一定客源,走上正轨。“那时最高峰一个月可以拍7条片!”
2016年,内地网络上首次上映了一部120分鐘标準规格电影,宣告网络电影的诞生。那是经历了三年磨练的黄羿,站得离电影最近的一次。“其实当时我的广告业务很稳定,而新生的网络电影如何赚钱,能否赚钱,一切都是未知数。”黄羿感怀称,不少MV导演、广告导演的终极梦想都是做电影导演。思前想后,他最后还是咬咬牙,和朋友一起合资几十万拍了一部电影《大风水师》。
“编剧、导演、美术是我,特效、编辑、后期是另一个朋友,海报也是我们团队自己做。”黄羿当时的团队只有4、5人,唯有不断“碌人情卡”。“很少人,很少钱,但用了最大的热诚!”黄羿如此形容这个似乎不可思议的起步。
《大风水师》在网络横空出世,点击量过亿,上线票房超过600万。这个当时名不经传的小团队,还获得了2016年釜山电影节新媒体电影最佳製作奖。如今,黄羿的团队已拓至逾40人,当中大多数人都并非科班出身,有主持人、有编剧,偏偏没有来自专业院校的。“专业出身的电影人普遍比较心气高,瞧不上小投资、拍摄流程短的网络电影。”
“我们非科班出身的,会更快,更认真,更拚命,更贴地气。我们不会有所谓的架子,如果市场不接受,我们会改。”黄羿说:“其实我们也有追求。只不过我们这批拍网络电影的人,一开始就是没机会拍电影的人,所以我们会特别、特别珍惜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