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财经分析/中美欧货币政策“分野”\李灵修

2023-06-18 04:02: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美国近年致力重构全球产业链,扰乱了原有生产价格体系。/MJ制图

  全球货币政策进入“十字路口”,经济大国逐一选边站队。其中,中国调降7天逆回购利率、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降息操作几乎板上钉钉;美国暂停加息步伐,虽然联储局反复强调未来仍有加息可能,但本轮激进紧缩周期已近尾声;欧央行则加息至3.5%,基准存款利率飙升至22年来高位,通胀数据却不见缓和。

  上周二(13日),人行操作了一笔20亿元人民币的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下降10个基点。此举引发外界的降息憧憬。自2019年人行完善了LPR(贷款基础利率)机制以来,中国已形成一套稳固的降息传导路径,即“7天逆回购利率—1年期MLF利率—LPR—银行贷款利率”。果然紧跟逆回购利率步伐,上周四(15日)人行又调降MLF利率10个基点,这也意味着周二(20日)LPR也将大概率下调。

  人行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降息?尽管年初社融数据“开门红”,但较大比例的新增社融用于偿还利息,这等于是资金左手倒右手,从银行借出来的钱又回去了。由于这笔钱未能进入流通环节,上半年通胀水平连续“下台阶”,而政策利率又没有下降,市场等同是在“反向加息”,增加了真实融资成本、居民的房贷压力也更重。

  今年内地货币政策表面上是扩张的,但市场中的实际效果是在收缩的。因此,人行需要进行降息操作,一来减轻政府、企业、居民部门的偿债压力,避免爆发债务风险;二则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并“挤出”在银行体系内的空转资金。

  但中国降息面临一大约束条件,就是人民币贬值压力,中美利差扩大成为最大掣肘因素。上周,美联储暂停加息进程,但点阵图暗示7月与9月有连续加息两次的可能。在答记者问环节,联储主席鲍威尔态度暧昧,对于加息收官时点不予承诺。当然,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预期管理的手段。

  美联储或采取降息政策

  目前联储局需要时间“观察”核心通胀走势,如若下半年经济衰退风险高于通胀威胁,相信很快会终结本轮紧缩周期。一旦出现金融危机的苗头,联储甚至有可能采取降息政策。到那时,全球又将进入新一轮低利率时代。

  最后来看欧洲。虽然通胀率较去年高位有所下滑,但更多体现在能源成本的降低,工资上涨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根据欧央行上周公布数据,一季度欧元区员工的人均薪酬同比增长5.2%,增幅高于去年四季度的4.8%。欧央行据此上调了未来三年的通胀预测,声称“长期内通胀都将保持在过高水平”,并暗示7月份将再次加息。

  美国近年来致力于重构全球产业链,大力发展“在岸”、“近岸”、“友岸”制造业基地,自然也扰乱原有的生产价格体系。如今欧美遭遇的是“工资—价格螺旋”风险,中国面临的是“债务—通缩螺旋”挑战,全球不再“同此凉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