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一点灵犀/中央加杠杆稳经济 理顺债务错配\李灵修

2023-10-26 04:03: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加大逆周期资金调节,以支持经济进一步发展。

  笔者大约在半个月前撰文《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发债高峰》指出,稳增长政策有望再发力,中央政府或增发万亿规模国债用于基建投资。现时不仅发债计划“如约而至”,赤字率也从3%提高至3.8%左右的水平。此轮“组合拳”极大缓解了地方财政的收支压力,并有望理顺困扰中国经济多时的债务信用错配难题。

  3%的赤字率长期被看做是“财政纪律”的象征,更被媒体炒作为“赤字警戒线”。追诉源头,这一标准来自欧盟1992年制定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实际上是对入围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条件之一。鉴于欧盟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3%的赤字率标准逐渐演变为一种“金科玉律”。但各国的赤字计算方式不同,财政收支模式各异,设立统一标准毫无意义。

  中国政府近年来也曾打破过3%赤字“红线”。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经济下行财政减收,中央曾将赤字率提高至3.7%,其后逐步回落至2022年的2.8%。

  今年中国经济复苏过程曲折,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有着明显“温差”,加之外界担心明年首季GDP增长,会因为高基数干扰出现大幅回落。从股市走势来看,投资者信心有所不足。在此背景下,决策层需要明确释放撑经济信号,打破目前市场预期的恶性循环。

  地方政府缺乏资金作投资

  那么,稳增长的症结在哪里呢?在笔者看来,地方政府由于债务约束,没有足够资金进行投资,需要中央政府施以援手。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总额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其中用于借新还旧的债务总额接近4万亿元。也就是说,地方政府近一半的债务融资都用于还债了,投入到新建项目的资金十分有限。

  上述现象反映出中国债务信用错配的问题──信用低的县级市,负债反而更高。如今各省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进行债务置换,也是在试图扭转这种信用错配,凭借信用更好的省级政府借债,去置换信用更低的县市级债务。不过,地方债务规模庞大,化债周期长,省级政府的信用被“占用”了,用于基建投资的额度也就相应减少了。截至目前,本轮特殊再融资债券的融资额已超万亿元,而往年省级政府发行的专项债也就3万多亿元,化债“负担”占比达到三分之一。

  财政政策仍有加码空间

  相较而言,中国中央政府的杠杆率水平很低。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22年全球各国中央政府债务占政府总债务比重的平均数为89%,中国中央政府债务占比大概在19%到27%。这也意味着,中国政府还有很大财政空间推动稳增长政策落地。而今次决策层在增发万亿国债的同时,还调升了赤字率,意味着中央政府主动“背债”,并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用于拉动投资。

  回顾财政史,中国仅有三次在年内追加财政赤字,均用于增发长期建设国债。第一次是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增发1000亿元10年期国债;第二次是1999年受洪水与经济危机余波冲击,增发600亿元;第三次是2000年国内需求不足,增发500亿元。在特殊时期加大逆周期资金调节,撑经济的信号意义重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