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来,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一推再推。其中除了经济数据的反复打脸之外,美国总统大选因素也对货币政策的预测产生了干扰。现在坊间流传两种相悖的论调:一是,为了强调自身决策的独立性,美联储会尽量减少利率操作;二是,在大选期间,美联储会推动宽松的市场流动性。
笔者无法揣度联储局的心意,但如果站在现任总统拜登的角度,他是倾向降利率还是抑通胀?这个答案应该是比较明确的。
路透社/益普索1月份民调结果显示,仅有38%的受访者认可拜登担任总统的表现,较2023年12月份的40%水平进一步降低。虽然“拜登经济学”表面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并未能转化为支持率提升,这是因为高通胀“侵蚀”了美国家庭的真实收入,选民们对此非常不满。
笔者此前撰文《美国经济“非典型”衰退》,详述了美国一系列财政货币政策,对于当前市场预期的重塑。其中关键一点,美国居民趁着联储大放水阶段,置换了自身的债务结构。数据显示,美国家庭部门80%贷款利率都低于5厘,30%贷款利率不超过3厘。
即是说,联储局虽然后来启动了激进加息周期,但并没有显著增加美国居民的负债压力。而高居不下的通胀水平,却结结实实地成为了家庭部门的负担。
统计发现,2021年至2023年12月,“红州”、“摇摆州”及“蓝州”的平均薪资增速分别为负0.9%、负1.3%和负1.9%。与特朗普任期相比,拜登当选总统以来,美国居民薪资增速长期低于通胀增速、实际收入出现缩水,也难怪大家不买拜登的账。
今年2月份的密歇根大学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录得79.6,较1月份的79小幅上涨,但也达到了2021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看到消费热情依旧高烧不退,拜登估计也是手心冒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