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3月19日宣布退出负利率,但依然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日经225的升势未受明显冲击。这亦反映出,日股持续性上涨,更多是受企业海外盈利的推动,而非日圆贬值所造成的账面浮动。
1989年经济泡沫时期,日经225指数创出历史峰值38957点,其后一路下跌,并在2003年触底,即便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曾出现大幅波动,但整体还是稳步向上。2013年,“安倍经济学”开始发力,资本市场进入流动性超级宽松阶段。2014年,“日特估”的设想初步成型,监管层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及股份回购力度。笔者此前撰文《日特估经验值得借鉴》有过介绍。
目前MSCI日本指数的股息收益率为2.23%,超过MSCI世界指数的1.9%;MSCI日本指数的股东收益率为3.34%,也远高于MSCI世界指数的2.91%。
今年2月22日,日经225指数突破历史峰值,背后主要推力来自上市公司的每股盈利(EPS),而非估值变化。统计显示,日股2013年EPS为699.4日圆,到2023年,EPS上升至1214.4日圆。从估值来看,2013年日股市盈率为23.3倍,到2023年的市盈率是27.6倍,升幅极为有限。
国民总收入跑赢GDP
虽然在“消失的30年”中,以美元计价的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几乎没有增长,但日本企业成功实现国际化转型,扩充了上市公司的盈利来源。2011年,日本企业的海外资产规模就相当于本土的1.8倍。
上述趋势从日本国民总收入(GNI)的数据中也可以得到验证。由于GNI囊括了本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生产情况,较GDP更能反映出国民经济增长全貌。日本GNI从2011年的511.9万亿日圆上涨至2022年的593.7万亿日圆,涨幅16.0%;而日本GDP从2011年的497.4万亿日圆上涨至2022年的559.7万亿日圆,涨幅仅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