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上演的“OpenAI宫斗戏”余波荡漾。上周三(15日),OpenAI联合创办人、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宣布从公司离职。随后另一联合创办人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发文表达对苏茨克维的惋惜之情,并称“没有他,OpenAl就不会有今天。”
苏茨克维1985年出生于前苏联,后于以色列成长,2013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师从“AI三巨头”之一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苏茨克维在被谷歌大脑(Google Brain)聘请为研究科学家后,很快被伊隆.马斯克(Elon Musk)相中,邀请加入OpenAI创始团队,担任首席科学家一职。
苏茨克维主导了从GPT-1到GPT-4、ChatGPT等多款大语言模型的开发,同时也参与了文生图模型DALL.E的搭建。
大家都明白,苏茨克维的此次离开与其主导的“公司政变”有关。彼时苏茨克维联合其他公司董事解雇了阿尔特曼,但随即反悔、又迎回了后者。有关决策制定与转变,苏茨克维三缄其口。
外界猜测,双方的分歧在于对AI商业化的理解路径不同。
开放GPT Store平台
苏茨克维被认为是“超级对齐主义”(Super Alignmentism)的信仰者,他认为AI商业化之前必须“接受”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因为AI的能力会迅速超过人类,如果缺乏对人类无条件的爱与认同,很可能会取代甚至毁灭人类。
值得一提的是,苏茨克维的老师辛顿去年改变了惯有立场,判断“AI超越人类的时间大大提前”。在辞去谷歌职位后,辛顿一直以“AI安全布道者”的身份,向大众普及相关风险。而阿尔特曼的态度更接近“有效加速主义”(Effective Accelerationism),认为面临颠覆式的技术创新时,最好的办法是尽快地推向市场,因为真实反馈比闭门研究更有价值。
从其后的发展来看,宫斗结束后OpenAI加速了商业化进程,不仅向全球开发者开放了GPT Store平台,而且先后推出两款杀手级应用—Sora与GPT-4o。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苏茨克维已从公司决策圈中“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