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财经分析/美9月减息判断需谨慎对待\李灵修

2024-07-14 04:02: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美国6月通胀数据公布后,资本市场进入亢奋状态,芝商所的FedWatch显示,美联储9月减息概率由80%跳升至90%。美国第三季度重启减息,看来已然板上钉钉。但今年以来,市场曾多次出现“过度反应”,9月减息的判断仍需谨慎对待。

  以目前情况来看,笔者认为还有三点阻碍因素存在:

  首先,美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强劲,本土壮年劳动参与率升至历史最高水平(83.7%),移民的劳动参与率亦大幅增加。尽管失业率水平也出现上升,但主要是因为劳动力供给扩张,而非企业加大裁员规模。

  通胀存在反弹风险

  其次,近期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上调了对2024财年赤字率的预测,从最初预测的5.3%上调至6.7%,增幅达1.4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第三季度美国财政支出有望加速。笔者此前反复强调,美国通胀易升难降、经济退而不衰,实质原因是白宫宽松财政对冲了联储紧缩货币的效果。(详见4月27日撰文《穿透美国经济滞胀“疑云”》)在财政继续发力的背景下,美国通胀反弹风险不小。

  再次,在前两天的国会听证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美国的中性利率在短期内出现上升。言下之意,政策利率要在较高水平停留更长时间(High for longer),以确保经济和通胀的稳定。

  笔者4月13日就曾撰文《黄金上涨成谜 业界各说各话》指出,“近来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人工智能革命及经济动能提高,美国的中性利率出现了抬升。”如果这一猜测属实,那么美国眼下的利率环境并非“偏紧”而是“偏鬆”。在美国经济安全落地之前,美联储无必要、无动力、无空间推动减息落地。

  笔者认为,联储局大概率会采取“鹰派减息”方式,确保通胀下降趋势不会逆转。具体步骤如下:先“用嘴加息”打压市场预期收紧需求,通胀数据连续下行后再释放减息信号,待外界消化利好后再开启非连续减息周期。现时流程已行至第二阶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