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财经分析/美国衰退指标为啥不准了?\李灵修

2024-08-11 05:01: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由于最新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低于预期,极大缓解了美国早前就业数据带来的担忧,股票市场随之全面反弹。上周股民心情大起大落之余,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现在的经济数据信号如此混乱?

  也难怪投资者会有疑惑,有关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自去年就一再落空,各类先行指标似乎都已失灵,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债息倒挂”。

  在美国经济过去八次的衰退周期中,长短债券息差倒挂都能够准确“预言”。这是因为,当长期债券收益率低于短期债券时,反映出投资者预期未来利率将持续下降,因此买入更多长债以锁定当前利润。这被视为经济衰退的预兆。

  也有一种解释是站在银行淨息差的角度:银行的负债端主要是期限偏短的存款,资产端主要是期限偏长的贷款,两者之差(淨息差)就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当长短息差倒挂时,负债端的成本超过了资产端的收益,银行为了止损开始惜贷,经济自然会陷入衰退。

  债息倒挂理论失灵

  然而,自2022年7月开始,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首次超过10年期收益率,一直持续到上周一(5日),美债息差倒挂时间创出历史最长纪录。在此期间,无数分析师以“债息倒挂”为依据判断美国经济衰退,无一不被市场打脸。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萨姆规则”(Sahm Rule)。美国7月份失业率上升,之所以引爆市场恐慌,就是因为根据“萨姆规则”,当美国失业率的3个月移动平均值,较此前12个月(不包含本月)的平均值低点高出0.5个百分点时,意味着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按照历史经验,“萨姆规则”在1960年以来的九次经济衰退中全都得到验证。

  但好笑的是,在美股暴跌后,“萨姆规则”的发明人经济学家劳迪娅.萨姆(Claudia Sahm)自己出来澄清,“美国经济还没有陷入衰退。”她认为,目前的失业率上升不再是因为市场对工人的需求减弱,而是由于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因此,“萨姆规则”已不能作为衰退指标来参考。

  笔者今年1月4日曾撰文《美国经济“非典型”衰退》指出过,白宫的“宽财政”与联储局的“紧货币”相互掣肘,使得通胀下行多有波折,经济信号时常混乱。哪怕是外界认为“板上钉钉”的9月降息,目前看来也还需要更多数据加以确认。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