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特朗普曾公开喊话“美联储不应在大选前(11月)降息”,但并不妨碍其长期鼓吹“弱美元”的货币主张。在特朗普看来,美汇强势导致本国贸易逆差扩大,并阻碍了美国制造业的复兴。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一直猜测,特朗普当选后会撤换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在创建之初,美联储在内部就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权力制衡体系,旨在平衡政府与个体、中央与地方、精英与平民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决策机构──联邦储备委员会是由7名理事组成,任期为14年;理事中再选出主席与副主席,任期为4年。
根据1913年颁布的《美国联邦储备条例》(Federal Reserve Act),联邦储备委员会不受选举政治的干扰与控制。即便历届美联储主席都是由总统提名、国会投票产生,但白宫与国会均不能以“利率决策有问题”为由解雇联储局官员。
虽然历史上从未有过美联储主席被解雇的先例,但是,《美国联邦储备条例》第10节规定,美联储理事“可以因总统原因被免职”(Sooner Removed For Cause by The President)。须指出的是,免职原因必须是联储主席出现严重失职,并交由美国法院裁定,其中涉及极大的法律争议。因此,特朗普若想提前完成人事更替并非易事。
竞选纲领政策恐加剧通胀风险
事实上,“弱美元”更大的绊脚石来自于特朗普自身。在特朗普竞选纲领中涉及关税、移民等核心议题的政策内容,都存在加剧通胀的潜在风险,与其宽松货币的理念存在冲突。
关税方面,特朗普计划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本关税,并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60%的关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指出,为了应对美国的关税,别国央行或将被迫降低利率,以抵销出口美国的损失,这会进一步推升美元,全球投资者也会基于此预期增加对美元资产的配置。
移民方面,特朗普计划驱逐数千万非法移民,然而,移民规模的锐减将增加劳工短缺的压力,并平添工资上涨的压力。如果特朗普坚持推行反移民政策,势必会导致更高的通胀与利率,导致美元再次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