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香港支柱行业近年正受内地及邻近地区的追赶,相关产业优势不断收窄
早前特首林郑月娥提及,香港不可以再“食老本”和“等运到”之言论,令不少商界人士感慨万分,反问为何香港“搞成咁”,冀各界放下歧见,以理性来讨论香港长远经济出路,否则终日内耗,迟早都会落後於人。近年香港经济被深圳等邻近城市迎头赶上,特区政府应为香港做全面产业体检,检视如何巩固贸易、物流、金融等传统产业,及研究如何善用“一国之利、两制之便”的优势,发挥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作用,以发掘经济新增长点。
林郑月娥有关香港不可以再“食老本”和“等运到”之言论,正好讲中不少商界人士的心声,证明特首很了解香港目前面对的困难,故期望社会各界真的能放下歧见,好好地坐下来,理性地讨论香港经济何去何从。“眼见上海、深圳的发展一日千里,但香港就停滞不前,真係好令人心痛,若情况持续下去,只会愈来愈多内地城市的GDP超过香港,届时香港的价值便大不如前。”
谈及香港面对的挑战,我认为,贸易及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业与旅遊业,一直是香港四大支柱行业,但近年正受内地及邻近地区的追赶,香港在相关产业的优势正不断收窄。以金融业为例,以往内地企业都视香港为上市的首选地,但近年上海及深圳股市发展迅速,加上内地企业掀起一股到美国上市的热潮,令香港金融业面对的竞争与日俱增。
因此,特区政府应为香港做一次全面产业体检,让社会知道香港主要行业的优劣势、需要面对哪些问题等。“很多人都会每年或两年做一次体检,同一道理,是时候请专人为香港经济和产业把脉,正视现有问题及寻找解决方案。”
有不少批评认为一些顾问报告收费昂贵之馀,建议又不接地气。这也不无道理,所以当局必须找到真正了解香港经济情况的机构负责研究,而香港的大学有不少出色人才,可借助他们的专长,出谋献策,不同商会亦应参加,让研究机构了解各行业的实况,令研究结果更能反映现况。
解读国策不足失良机
另一方面,经济多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香港往往未能把握国家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相信这与香港未有深入研究国策所致。国家“十三五”规劃、“一带一路”倡议等,每项国策都影响深远,只要运用得宜便可将政策化为无限商机,但香港在解读政策的工作明显不足,以致在捕捉国策红利的敏锐度上,往往不及内地,因而白白浪费了不少良机。
我建议,特区政府应聘请社科院、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内地顶级学术机构为顾问,为香港选写国策解读报告,并指点港商如何可化政策为商机。同时,现时香港有不少全国及省市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不少来自商界、专业界别及学界,均在本身的範畴有一定成就,且在内地建立了强大的人脉网络,熟识内地营商环境、官场文化,可成为香港企业开拓内地商机的活字典,只可惜特区政府未能善用这批人才。因此,特区政府应成立内地事务顾问委员会,并邀请这些人士加入,借助他们的力量为香港“搭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