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巴马县城一角/受访者供图
大公网讯(记者李锐广西报道)移山修路、现代化的学校医院拔地而起、村民从山区木屋搬入县城房楼……在广西巴马,这个曾集“国内知名旅游胜地”与“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为一身“长寿之乡”正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中国二十冶集团用一个个硬核项目拼出巴马全新而秀美的乡村图景,助力巴马向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大步迈进。
“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广西巴马百岁老人尚不足奇。有101岁老人能爬树、111岁老人还能放声高歌,这里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 、中国人瑞圣地”。然而由于地处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巴马人民长期处于深度贫困中。2020年5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巴马全县迎来脱贫摘帽的重要时刻,从此翻开了新时代新发展的历史篇章。日前,大公网记者跟随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走进新国企 见证美丽乡村”活动走进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探访巴马蝶变背后的中冶力量。
“中冶速度”乡村蝶变展新颜
青山环抱,绿水长流。行驶在巴马平坦的寿乡大道上,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一排排具有民族风情的路灯与点缀著瑶族元素的楼房映入眼帘。然而5年前,巴马县城还是房屋陈旧,道路凹凸不平的小城。
新民社区给百姓发放不动产权证/受访者供图
坐在车上的中国二十冶广西分公司巴马项目指挥部指挥长胡万君告诉大公网记者,2016年,中国二十冶负责承建巴马旧城改造项目。施工区域覆盖巴马县约8平方公里,涉及道路“白改黑”改造共计20条,还包括地下电力管沟、排水、通讯管线、路灯照明、景观绿化、立面改造等施工内容。“项目中涉及3所学校,4所大中型幼儿园,1000多家商铺,道路宽度仅为11米,周边人流密集,施工推进难度大。” 回忆起五年前的情景时,胡万君记忆犹新。
在如此困难重重下,胡万君带领团队采取限时、限段、限行措施,精细穿插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夜间施工。项目组“白+黑”、“5+2”连续奋战模式,白天马不停蹄忙施工,晚上主动“出击”,做好临街商户居民安抚工作,加快推进工程施工。“巴马百姓经常像看‘怪物’一样围观施工。老百姓可能想看看我们这帮人是不是铁打的”胡万君笑着说。中冶人的付出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赞许,百姓们纷纷给项目部送去水和水果,有人甚至还送去了大米。
短短5个月时间,中国二十冶冲出了“巴马速度”。巴马寿乡大道通路了,河边闪著五颜六色的地灯,有喷泉、有音乐,主干道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改善了旧城区基础设施残缺破旧的现状,让巴马百姓见证了“出门硬化路,雨天不脏鞋”的美好改变,为巴马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夯实基础。
“拎包入住”百姓生活启新篇
3年前,罗国新一家还住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子帽村的深山里,住了半辈子的木屋老房常常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因身体欠佳无法外出务工,全家靠养猪种田维持基本生计。2018年5月,罗国新一家四口搬入了“老乡家园”三室一厅的楼房,正如楼房外写的“搬出大山,走向幸福”一样,这套房子也成为罗国新一家幸福生活的新起点。老两口在政府的帮助下在家门口经营一家小卖部,一个月能赚上两三千元,孩子们也都就近上学了。
入住六能“老乡家园”前,巴马山区村民居住环境/受访者供图
巴马山区居民“拎包入住”的“六能老乡家园”/李锐摄
“老乡家园”是中国二十冶集团承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也是巴马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不仅包含36栋多层建筑,还有一栋两层老年及儿童活动中心,一栋三层幼儿园。此外还包含道路、广场、停车场、消防等公共配套设施。“这一工程不仅体量大,施工难度也大,紧迫的时间、恶劣的天气等因素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挑战。”中国二十冶集团党委副书记杜志信说。然而为了让村民早日搬出穷山沟,住进新楼房,让近200名孩子告别山高坡陡的上学路,实现在家门口上学的梦想,项目建设团队克服高温高湿、漫长雨季等难题,本着人停机不停,人歇工作面不歇的原则,为现场工人和管理人员配置防雨用具,组织多班次工人加班加点的施工。夜间照明灯把整个现场照亮如白昼一般,满足抢工需要。夜间木工、钢筋工、砼工等工种均可以施工,工序交接、工作面交接可以实现穿插施工、无缝搭接,大大加快了施工作业速度。自项目动工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实现居民“拎包入住”的既定目标。
由中国二十冶承建的广西自治区重点项目——巴马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受访者供图
易地扶贫搬迁集聚了大量的劳动力,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附近“安营扎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二十冶积极与六能安置点所在的新民社区联手合作,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中兴新力、川程电子、华音电子等企业通过吸纳社区搬迁户,安置109人到公益性岗位就业。通过以资产、入股分红增加家庭收入,六能安置点的商铺和门面进行对外招租,让搬迁户每户可享受每年10%的租金分红,确保困难搬迁群众有生活保障。
“候鸟老人”康养旅游迎新机
5年间,中国二十冶在巴马承建了旧城改造、移民搬迁、集散中心、寿乡大道、新建学校、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硬核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巴马的发展面貌。无论是六能“老乡家园”具有民族元素的楼房建筑还是巴马国际旅游区第一初级中学里瑶族特有文字符号的建筑外墻,中国二十冶在项目建设规划之初,就将民族特色融入到巴马未来旅游发展中。由中国二十冶承建的广西自治区重点项目——巴马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也已开门迎客。为第一眼抓住游客眼球,体现“长寿之乡”的特色,设计团队以双人建筑结构形成“人人寿”造型呼应巴马当地长寿文化理念。如今南宁等地的市民通过高速公路抵达巴马后,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旅游服务。
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的巴马风光/ 李锐 摄
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是巴马旅游发展的“金字招牌”。随着巴马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医疗、交通便利、旅游接待等方面的极大改善,“长寿之乡”的金字招牌被再次擦亮。据统计,2021年第一季度,巴马接待国内外游客187.43万人次,同比增长164.73%,实现社会旅游总消费19.71亿元,同比增长172.99%。在这些游客中,还有一些常住客。他们每年冬天从北方来到巴马过冬,被当地人称为“候鸟老人”。伴随大量“候鸟人”的涌入,巴马大健康产业发展迎来良机。
巴马县县长蓝海州介绍,巴马围绕 “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广西大健康产业龙头基地”、“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三大定位,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康养”工作。此外,巴马还将全面加快高端康养综合体建设。通过加快推进一批高端康养综合体建设,塑造康养服务品牌,不断夯实领先优势,努力将巴马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寿健康城市。
巴马的腾飞离不开中国二十冶的“筑”力,正如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写给中国二十冶的感谢信一样:“我们期望中国二十冶与巴马建起永恒之桥,为巴马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