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港闻 > 正文

同开新篇丨突破土地房屋困局 让市民住得到住得好

2022-06-20 17:13:00大公文汇全媒体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土地房屋问题是本港深层矛盾的一大体现,亦是历届特区政府力求突破的重中之重。本港土地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的有270平方公里,而房屋用地只占不足7%。增加土地房屋供应举步维艰,导致本港㓥房“笼屋”愈来愈多,公屋轮候时间愈来愈长,私楼楼价贵绝全球,土地房屋问题成为本港社会的最大痛点,改善令人揪心的住房问题、告别㓥房“笼屋”,成为中央和港人的共同期盼。

  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政纲中指出,房屋问题是香港市民的最大关切,拥有好的居住环境是大家共同的期盼,因而要努力“精简程序多管齐下,提供更多安居之所”。这部分政纲的核心,是以精简程序、加强统筹、多元多方法发展、基建先行等举措,突破阻碍土地房屋供应的制度性束缚和瓶颈,达至“快”、“多”、“好”的效果,全面提速、提效、提量增加土地房屋供应,让市民安居乐业,促进百业兴旺。点新闻就此访问了三位土地房屋专家,包括立法会议员黄元山、谢伟铨,以及公屋联会总干事招国伟,共同探寻突破土地房屋困局的良策。

  招国伟:让市民住得到 住得好

公屋联会总干事招国伟表示,在新一届政府房屋政策之中,除了要“提速、提效、提量”以外,还需要加上“提质”的一项。

  截至2022年3月底,房委会最新公布公屋平均轮候时间,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上升至6.1年,而长者一人申请者亦同时上升至4.1年,同创自1999年的新高。轮候宗数达到24.5万宗。公屋联会总干事招国伟指出,公屋平均轮候时间很大机会会持续,增加供应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政府报告显示在未来10年,已觅得330公顷的土地,足以兴建33万间公营房屋单位,但三分之二的供应仍要到2027/28年起才分批落成,届时轮候时间才能有望改善,即基层市民还须等待最少5年的时间,才能有望加快上楼。若能透过精简土地及缩压建屋的时间,将后5年的公营房屋项目提早完成,甚至部分早于2027/28年完工,才能真正扭转“头轻尾重”的格局。

  招国伟还指出,目前有不少公营房屋项目,由“生地”变为“熟地”以至建成单位,动辄至少要花上10年的时间。若新一届政府要缩减建屋造地的时间,除了从政府架构上提高统筹协调决策部门的能力外,亦有需要订定KPI指标,以量度项目进展的成效,以及进行相关的问责。

 
政府在去年公布的《香港2030+规划策略》中,建议未来提升人均居住面积到215至237平方呎。(大公文汇全媒体资料图片)

  “除了加快加量以外,提高香港人的居住质素也是同样的重要,也应是新一届政府成立房屋局的职责重任之一,但在李家超的政纲中未见详细提及。”招国伟表示,时有不少基层市民居住于㓥房等不适切住房之中,要朝著“告别㓥房”的目标,还有相当远的路要走,㓥房“贵细挤”的问题未有得到处理。而于去年年底,政府提出在卖地条款内,会加入单位面积下限措施,最低面积为26平方米,即为280平方呎,但反观在资助出售房屋方面,单位面积有出现“纳米化”的情况,无助于为置业者提供改善居住环境的机会。

  招国伟还表示,政府在去年公布的《香港2030+规划策略》中,建议未来提升人均居住面积到215至237平方呎,较现时人均居住面积161平方呎,最多提高近五成。如何逐步达至改善人均居住面积的目标,提高香港人的住屋质素,相信必然会是未来房屋局要考虑的问题。

  他强调,在新一届政府房屋政策之中,除了要“提速、提效、提量”以外,还需要加上“提质”的一项,让香港市民能够“住得到,住得好”!

  黄元山:倡设公屋专责项目经理 重推租置计划

立法会议员黄元山建议重新推出公屋租置计划。

  立法会议员黄元山表示,自政府重推《长远房屋策略》以来,公营房屋落成量一直落后《长策》目标。在过去九年,公营房屋每年的落成量平均是16300个单位,远不及《长策》每年约28000伙的目标,多年的累积短缺达到14条彩虹邨之多。他指出,政府目前主要依赖改划土地用途,来推展个别公营房屋项目。不过,改划用地由筹备至变成熟地和实现房屋供应需时甚久,起码十年八载,而过程不时出现延误,根据目前的进度而言,公屋轮候时间仍“未到顶”。

  黄元山表示,未来的达标关键在于政府必须打破项目延误的恶性循环,包括就每个公营房屋项目委任一个专责项目经理,按照明确的关键表现指标(KPI)监督相关部门的进度。另外,政府可以积极善用市场力量,重推私人参建模式,来提升建造效率。

居屋申请人获邀到乐富的客户服务中心拣选居屋单位。 (大公文汇全媒体资料图片)

  在完善置业阶梯方面,黄元山表示,不少人盛赞新加坡是居住天堂,当地就有超过九成人是业主,反观香港的置业率只有五成。他认为,政府可以考虑以七至八成的置业率为目标,将公营房屋政策方向由现时侧重出租的模式,转为可租可买,以重建置业阶梯。具体措施包括重推“租置计划”、锁定居屋补价、放宽租贷及流转限制等,首先针对公屋住户、公屋轮候册家庭、未补价的居屋业主、白表家庭以及首次置业青年五大阶层的需要。

  黄元山指出,大型发展计划将会是未来土地房屋的“供应粮仓”,而供应何时到位,则取决于政府的执行力,他指出政府需要聚焦三大重点工作,一是加快各项大型发展项目,避免土地供应出现断层;二是尽早落实3月提出的精简发展程序法例修订建议,并继续压缩其他流程,包括提早为新发展区其余期数处理换地申请、拆细“综合发展区”用地、重推私人参建计划等;三是强化高层督导及增强问责,激励部门官员加快房屋供应的表现。

  谢伟铨:官员需更有担当和作为

立法会建筑、测量及都市规划界议员谢伟铨表示,政府官员需要更有担当和作为。

  立法会建筑、测量及都市规划界议员谢伟铨表示,政府确立了多管齐下觅地建屋的方针,并先后提出了“明日大屿愿景”及“北部都会区”等大型发展计划。在加快发展速度方面,政府亦展开了修订相关法规和精简行政审批的工作。新一届政府需要做的,并非提出更多石破天惊、改弦易辙的新计划,而是要切实及加快落实各项现有的政策和项目,让市民尽早看得见、感受得到施政的成果。

  展望将来,要达致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倡议的“以结果为目标”施政理念,关键之一是改变主事官员的处事心态,更加有担当、敢作为,主动积极扮“促进者”角色,不要只顾监管及把关,不要视私营发展业界为对抗、对立的关系。政府同时要关注建造业界,尤其是相关专业界的人手不足及青黄不接现象,确保有足够和优质的发展建设人才,才能做到提速、提效、提量觅地建屋,解决回归25年来都未获切实解决的土地房屋问题,令市民能够安居乐业。

责任编辑:陈运欣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