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港闻 > 正文

回归25年大事记丨2017:习近平主席视察香港 香港迎首位女特首

2022-06-21 11:20:44大公文汇全媒体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编者按】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回首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香港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风雷激荡里坚守初心,勇毅笃行中写就华章。大公文汇全媒体发布“回归25年大事记”特辑,每天一篇,与读者一同回顾这非凡卓越的25年,祝福香港明天会更好。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时间是一把尺子,丈量着走过的路,这是极不平凡又令人骄傲的20年。热闹的大小街市、繁忙的证券交易所、高耸的写字楼,满载的远洋轮,无不讲述着活力不减的“香港故事”。穿行在铜锣湾往来络绎的人潮中,鳞次栉比的商铺令人眼花缭乱,连锁便利店中贴着“欢迎使用人民币”的告示牌,商场收银台前摆放的“微信”、“支付宝”支付提示卡,从细节上透露出香港与内地往来的日益频繁……

  习近平主席视察香港

  “香港发展一直牵动着我的心”,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充满深情的话语,开启为期三天的香港之行。2017年6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夫人彭丽媛抵达香港,时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及夫人梁唐青仪、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等人在机场停机坪迎接。

2017年6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夫人彭丽媛抵达香港。(政府新闻处资料图)

  其实,习近平主席任职福建、浙江期间曾多次到访香港,对这块土地怀有深深的感情。到中央工作后,他负责中央港澳事务协调工作,对香港情况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008年,身为国家副主席的他赴港检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马术比赛筹办工作并在香港考察,给香港民众留下深刻印象。时隔9年再度踏上香港土地,习近平主席说:“期待着亲身感受香港这些年的新变化”。

  香港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休戚与共,作为民族根基的中华文化,亦是香港同胞一脉相承的精神脐带。为了解香港的文化艺术发展,2017年6月29日,习主席抵港当日,便风尘仆仆前往西九文化区考察,并见证了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和故宫博物院签署《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5年后的今天,港人翘首以待的香港故宫馆即将在下月向公众开放,北京故宫博物院借出914件文物在港展出,将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一探国家历史文化瑰宝。香港故宫馆与同处西九文化区的M+双璧生辉,成为香港新地标,推动香港实现“文化之都”愿景。

2017年6月29日,习近平主席观看模型,了解西九文化区项目。(政府新闻处资料图)

 
2017年6月29日,习近平主席见证时任政务司司长兼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张建宗(左二)与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右二)签署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政府新闻处资料图)

  6月30日上午的大帽山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石岗营区,红旗招展。3100名受阅官兵精神抖擞、意气风发,100多件武器装备整齐列阵、铁甲生辉,接受习主席检阅。来自香港各界的4000余名观礼嘉宾,挥舞着手中的国旗和区旗,一同见证重要的历史时刻。“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加强驻香港部队工作,坚决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驻军法,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香港繁荣稳定”,习主席坚定的话语,道出了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2017年6月30日,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解放军驻港部队。(政府新闻处资料图)

  薪火相传要着眼年轻一代,开创未来要寄托于年轻一代。6月30日近午时分,习近平主席前往位于新界元朗区八乡的香港少年警讯永久活动中心暨青少年综合训练营,看望正在参加训练的香港青少年。一位刚刚正式加入香港警队的学员说,自己曾经参加少年警讯活动,从小立志做一名警察,“如今,我的愿望实现了,我要努力做一个爱国家爱香港的好警察。”习近平听完,深情寄语香港青少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机缘,希望大家把握自己,选择正确的道路,将来服务社会,报效香港,报效祖国。”

2017年6月30日,习近平主席与一群少年警讯成员合照。(政府新闻处资料图)

  6月30日晚,香港君悦酒店宴会厅,灯光璀璨,笑语盈盈,一场隆重的欢迎宴会在这里举行,逾200名香港各界人士对习近平主席视察香港表达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习主席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我要为香港同胞点赞!为所有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点赞!香港同胞一直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此,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从未忘记。”习主席强调,“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开创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7年6月30日,习近平主席与逾200名香港各界人士合照。(政府新闻处资料图)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当晚,习近平及夫人彭丽媛出席香港特区欢迎晚宴及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文艺晚会。习主席走上舞台,同演职人员一一握手,同全场一起放声高歌,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福香港明天更加美好。在推进“一国两制”的实践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香港奏响了强劲的华彩乐章。

2017年6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文艺晚会时,向观众挥手问好。(政府新闻处资料图)

  2017年7月1日,维多利亚港湾沐浴在丽日和风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前的金紫荆广场上空迎风招展。不远处的海面上,百艘渔船列队驶来。“香港庆回归”、“欢迎习主席”,从岸上望去,船身上悬挂的巨幅标语格外醒目。从默默无闻的南海小渔村,到享誉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一代代香港同胞努力打拼,创造了无比亮丽的东方传奇。上午9时整,雄壮的国歌在会展中心奏响,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隆重举行。

图为在金紫荆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升旗仪式。(政府新闻处资料图)

  现场气氛庄严热烈,在习主席监誓下,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主要官员先后宣誓就职。第五届政府就职,翻开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新一页,习近平主席对新一届特区政府寄予厚望,“大家要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水平,尽心尽力服务市民大众,交出一份无愧于国家、无愧于香港、无愧于自己的亮丽成绩单。”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监誓。(政府新闻处资料图)

  国家在飞速发展,港人期盼着香港能携手内地,共同提升国际竞争力。7月1日上午,在习近平主席见证下,《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正式签署,备受期待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实质一步。临近中午,习主席来到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建设工地考察工程进展情况,随后又考察了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建设情况。习主席对两大工程给予肯定: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央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区域更好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中央支持香港机场建设第三跑道,就是为了支持香港巩固国际航空交通枢纽地位,保持和提升整体竞争力。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视察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政府新闻处资料图)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香港机场行政大楼观看模型。(政府新闻处资料图)

  7月1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及夫人彭丽媛结束香港行程。49个小时、20场活动,足迹遍及港岛、九龙、新界,习近平主席同香港各界人士广泛接触、深入交流,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行稳致远指引航向。此情此景,使人们回想起20年前这一天。国歌雄壮奏响,五星红旗升起,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中国第一个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全球媒体不约而同地说:历史将会铭记这一刻。20载劈波斩浪,“一国两制”演绎出精彩的时代画卷,将“这一刻”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碑上。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结束香港行程,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向习主席致送相簿。(政府新闻处资料图)

  香港迎第一位女特首

  2017年3月26日,林郑月娥获得777票,击败竞选对手曾俊华及胡国兴,成功当选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由出身贫寒到成为香港第一位女特首,被称为“好打得”的林郑月娥的经历被不少人视为港人努力奋斗、追求向上的写照。

2017年3月26日,林郑月娥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资料图片)

  林郑月娥1957年出生于香港的一个基层家庭。上世纪50年代,战后的香港,普罗大众的生活仍然贫困,林郑一家八口挤在港岛湾仔区一间窄小的板间房,她曾由衷地表示,“到了今天,晚上洗澡时有莲蓬头热水淋浴,已经感到高兴。”恶劣的居住环境无阻林郑求学心志,她深明知识才可改变命运,自幼勤奋向学,成绩斐然,几乎每年都考第一名,“只有一次因失手考了第四名,回家痛哭了一个晚上”。出身于基层,林郑深知基层及弱势社群之苦,就读中学预科时她立志成为一名社工。1980年从香港大学毕业后,林郑月娥取得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同年加入政府部门,在20个不同工作岗位服务市民从未间断,几乎涉猎所有主要政策范围,深深体会着勤政亲民的重要。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林郑月娥历任库务局副局长、社会福利署署长、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发展局局长等,至2012年加入特首梁振英班子出任政务司司长,再到辞职宣布参选特首为止,历时37载,其间处理多项包括重置皇后码头、马头围道唐楼倒塌事件等具争议性事件。特别在重置皇后码头一役上,大批保育人士“占据”皇后码头,林郑无惧亲临示威区论坛,单人匹马与保育人士展开舌战,从此“好打得”之名不胫而走,硬朗的形象深入民心。

在重置皇后码头一役上,林郑无惧亲临示威区论坛,单人匹马与保育人士展开舌战。(路透社资料图)

  2017年1月12日,林郑月娥正式向时任行政长官梁振英请辞,并在辞职信中表明“唯一原因是准备参选特首”,请辞随即于1月16日获国务院批准,林郑当日正式宣布参加特首选举,“近年,香港时有纷争,社会发展举步维艰,但我并不灰心,因为我热爱这个城市,关心七百多万人的褔祉,并盼望与你们携手努力,让东方之珠再显光芒,恳请大家支持我参选下任行政长官,并时刻鞭策我的工作”;2月4日,林郑在湾仔会展中心举行造势大会,提出施政框架5大重点,包括觅地建屋、发展多元经济、全面检视教育制度等,强调“会为政府带入新处事手法及理财新哲学”。林郑竞选办亦公开竞队团队名单,50位“重量级”人士为林郑助选,包括竞选办主席夏佳理,竞选办主任陈智思,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首任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恒基主席李兆基,信和主席黄志祥等;2月28日早上11时,林郑月娥携带579张提名票到湾仔选举事务处提交提名表格,报名参选特首。选举事务处于当晚在官网发布简报,裁定林郑月娥的参选人资格有效,林郑正式“入闸”成为行政长官候选人。

林郑月娥硬朗的形象一直深入民心。(路透社资料图)

  香港特区第五届行政长官选举2017年3月26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上午9时至11时进行首轮投票。首轮投票结束后,票箱被运至中央点票站点票。选举主任下午宣布点票结果:有效选票共1163票,林郑月娥取得777票,由于候选人取得逾600票即可当选,选举主任宣布林郑月娥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而竞选对手曾俊华获得365票,胡国兴获得21票。

  林郑在任的5年,可以说是香港回归后最动荡不安、充满挑战的5年。时代变迁,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改变了全球的发展格局,香港处在东西方交接之地,无可避免地受到剧烈震荡。如果说2019年的“修例风波”是香港回归以后政治争拗不断累积的社会矛盾总爆发,那么2020年至今遭遇的百年疫情,则是对特区社会治理的一次全面测试。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林郑月娥带领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推动香港社会由乱到治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都值得充分肯定。5年来林郑可谓尽心尽力、恪尽己职、面对压力时勇于担当,“香港过去3年发生的事情,令我可以正正经经做事的时间只有2年,对此感到可惜”,林郑慨叹。

图为林郑在“修例风波”期间参加记者会。(中新社资料图)

  今年4月,林郑提及“家人叫我够鐘返屋企”,宣布不再参加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将于6月30日完成行政长官5年任期。回看这5年,林郑带领特区政府走出“黑暴”及“世纪疫情”两件重大危机,成功落实新选制、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向世界展示“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成就,并接纳乡议局建议发展新界,包括北部都会区、修改法例释放祖堂地及收地赔偿等措施,为新界土地发展拆墙松绑,助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此外,她推动㓥房租务管制、2万5千个过渡性房屋、现金支援措施及旧楼重建等工作,对㓥房居民及基层市民有很大帮助。

 
新冠疫情袭港,林郑月娥与政府官员见记者,解答市民疑问。(资料图片)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正站在返回“一国两制”初心及正确轨道的新起点上,相信大家都对香港的未来充满期待。对于林郑5年任期,应有客观、公正的评说,这不仅仅是对林郑要公平,更是要求社会对香港整体现状要有客观准确的分析判断。林郑月娥哽咽说道:“尽管社会对我工作评价不一,但可以大胆讲,我已经交出一张无愧于自己的成绩表,为42年的公务生涯画上完整的句号。”

今年6月9日,林郑月娥到立法会出席任内最后一次行政长官答问会,指“已经交出一张无愧于自己的成绩表”。(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李斯哲摄)
责任编辑:陈运欣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