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港闻 > 正文

回归25年大事记丨2018:高铁“一地两检”实施 港珠澳大桥连通三地

2022-06-22 11:04:57大公文汇全媒体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编者按】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回首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香港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风雷激荡里坚守初心,勇毅笃行中写就华章。大公文汇全媒体发布“回归25年大事记”特辑,每天一篇,与读者一同回顾这非凡卓越的25年,祝福香港明天会更好。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首班车抵达深圳北站后,乘客纷纷合影留念。(中新社资料图)

  2018年是香港基建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香港开通了两项跨境基建: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通车,成功连接国家高铁网络;港珠澳大桥通车,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一个鐘……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互联互通,推动了三地经济融合发展,对香港的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一地两检”三步走 高铁香港段通车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下,三地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少港青对北上发展跃跃欲试;而随着内地高速发展,许多省市也成了港人节假日首选的短途旅游胜地。尽快打通交通网络,方便快捷往来,是两地民众的热切期盼。2018年9月,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通车,成为香港继城际直通车之后第二条跨境铁路。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南起于西九龙填海区的香港西九龙站,北迄于香港与深圳边界,总长26公里,途经大角咀、深水埗、长沙湾、葵涌以及新界的大帽山、石岗、鸡公岭、牛潭尾及米埔等地的地底,沿途不设站。路段北端连接广深港高速铁路广深段,并与内地高速铁路网络相通。

建设中的西九龙高铁站。(大公文汇全媒体资料图)

  不过,与内地城市之间不同的是,连通香港与深圳,除了要考虑铁路建造工程,亦需要解决香港与内地的清关、出入境及检疫等相关安排,才能发挥高铁最大的运输、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乘客带来最大便利。

西九龙高铁站实施“一地两检”,黄线两侧,两地警察各自执勤。(中新社资料图)

  2017年7月25日,特区政府公布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一地两检”方案。时任律政司司长袁国强表示,特区政府与中央有关部门作出详细研究,并参考深圳湾口岸模式后达成共识,建议采用“三步走”方式实施“一地两检”。

特区政府公布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一地两检”方案,建议采用“三步走”方式实施“一地两检”。

  2017年11月18日,内地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在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设立口岸实施“一地两检”的合作安排》(《合作安排》),同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决定的形式批准了上述《合作安排》。

  2018年1月31日,“一地两检”条例草案提交立法会首读及开始二读辩论。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表示,明白社会对该议题持不同意见,不会低估立法难度,会竭尽所能做好立法会工作,尽力取得议员支持。

高铁西九龙站实施“一地两检”示意图。

  不过,条例草案却遭到反对派议员的强烈阻挠,他们抹黑“一地两检”是一道“随意门”,甚至声称内地执法人员可随意跨境执法,拘捕港人,十分荒唐可笑。在随后成立的高铁“一地两检”条例草案委员会中,反对派继续“拉布”,想尽一切办法拖延审议。

  5月7日,经过长达3个月的时间,草案委员会终于完成审议,其间乱象频发,反对派继续于议会内捣乱,多次以规程问题拖延审议进度,更做出叫嚣、谩骂等举动,甚至冲击主席台抢咪,最终揽炒派谭文豪、陈志全、区诺轩、朱凯廸4人被逐出会议室。草案在混乱中以30票赞成、13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反对派所提出的逾40条修正案亦被否决。

揽炒派的陈志全被抬离会议室。(中新社资料图)

  6月6日,立法会恢复二读辩论《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条例草案》,反对派为阻延审议工作,提出75项修正案。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宣布,在75项修订中只能批准24项,并参考财政预算案的限时辩论方式,安排了两星期的会议时段、共36小时的会议时间,完成二读和三读的程序。

  恢复二读辩论期间,反对派议员继续不停“拉布”,利用提出中止待续动议、屡次响钟点算会议法定人数、提出各种“规程问题”等惯用伎俩,浪费大量时间,显示他们根本无意争取发言机会,而是设法拖延《条例草案》的通过,令人愤慨。

反对派议员为阻挠“一地两检”条例草案审议,在议事厅肆意捣乱。(大公文汇全媒体资料图)

  当时,民建联公布一项针对“一地两检”的民意调查,显示有六成三受访者赞成由内地执法人员在西九站指定范围执行内地刑事法例的做法;五成六认为方案没有破坏“一国两制”。

  没想到,经常将“民意”挂在口边的反对派,当发现结果不利于他们时,竟然表示“民意不重要”!公民党党魁杨岳桥更声称,在这个问题上不应该听民意,而应“以大律师公会意见为准”,被建制派议员批评离谱至极。

  6月14日,立法会以40票赞成、20票反对、1票弃权,三读通过《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条例草案》,代表“一地两检”的“三步走”立法程序经已完成。

立法会三读通过《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条例草案》。

  8月23日,特区政府公布,高铁通车初期每日将有83至127对列车,来往内地44个站点。平日的周一至周四有70对高铁列车来往广东省6个短途站(福田、深圳北、虎门、广州南、光明城及庆盛),假日高峰期可增至114对车,约10至30分钟一班车。而往北京、上海等城市长途站点每天开1班。

高铁香港段连通内地多个城市。

  列车最高营运速度为每小时200公里,每个行车方向每小时可以接载约10000名乘客。开通后,香港至深圳福田站最快仅需14分钟,到深圳北需23分钟。而到广州南站亦仅需48分钟,较从红磡出发坐直通车的2小时车程快不少。

9月23日,首班列车(车次G5736)上午7时由香港西九龙站开出,乘客陆续登车。(资料图)

  9月23日,万众期待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通车,港人兴奋雀跃,西九龙站提早一小时在清晨5时开门,数十名通宵轮候的市民率先进入票务大堂。乘坐首班车的乘客,于6时起开始进行实名验票,他们需出示回乡证及车票让职员核对,将车票放入闸机,然后进行安检,整个过程约两三分钟,程序畅顺。

列车开动,乘客兴奋欢呼合照。(资料图)

  在跨越分隔“香港口岸区”与“内地口岸区”的黄色线时,不少乘客特意拍照留念。有市民全家搭高铁出游,列车开动后,大家兴奋雀跃,鼓掌欢呼。正如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形容:高铁是港人感到骄傲的跨境建设,是“新生命开始”。

  一桥连通三地 “超级工程”展现中国力量

  高铁香港段开通不久,另一项大型跨境基建的开通也如箭在弦,那就是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连通三地。(新华社资料图)

  2018年10月以前,香港与澳门及珠海之间并没有直接的陆路通道。于1997年完工的悬索桥——虎门大桥是三地唯一的陆路通道;不过这段长达200公里的路程,往往需要至少4个小时的行车时间。

  另外一个选择是水路,从香港乘船到珠海或澳门。从香港乘船往返澳门大概各要一个小时,这还不包括出发和抵达码头,以及出入境通关的时间。

  不过,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带来了彻底的改变:从香港乘车到澳门及珠海不用1小时。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从香港乘车到澳门及珠海不用1小时。(资料图)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建设过程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创造了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大桥采用最高建设标准,抗震达8度,能抵抗16级台风,设计使用寿命120年,能承受30万吨巨轮撞击。

  2018年9月,完工的港珠澳大桥就接受了台风“山竹”的检验:主体桥梁、海底隧道、人工岛,就连桥面上的护拦、路灯都安然无恙,可以说交出了一份让全国人民引以为傲的答卷。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亲自宣布大桥正式开通,足见国家对这项“超级工程”的重视。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港珠澳大桥人工岛视察大桥。(新华社资料图)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仪式上致辞时表示,港珠澳大桥为香港未来发展增添新动力,港澳两地可借此发挥独特优势,促进人流和物流。

  10月24日上午9时,历时15年、总投资1,269亿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碧波之上,一桥飞架香港、澳门、珠海三地,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飞越沧海百年的历史风云,展现当代中国的雄健风采。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图为在香港旅检大楼内,第一批旅客在拍照留念。 (中新社资料图)

  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由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政府各自负责设立和管理,均位于各自属地内,采用“三地三检”的通关模式。三地口岸自开放通行之日起,实行24小时通关。

乘坐穿梭巴士的乘客兴奋地不停拍照。(中新社资料图)

  港珠澳大桥被外媒称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是新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大桥建成通车,有利于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对于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亦具有重大意义。

港珠澳大桥是新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大公文汇全媒体资料图)

港珠澳大桥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大公文汇全媒体资料图)
责任编辑:陈运欣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