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港闻 > 正文

同开新篇丨调整心态寻找新定位 青年也能安居乐业

2022-06-22 16:24:36大公文汇全媒体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回归25年以来,香港在祖国支持下茁壮成长,但近年内地部分城市高速发展,令香港感觉“慢进也是退”,经历了2019年“修例风波”,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特区政府迅速止暴制乱,但个别青年仍带有负面情绪,归根究底是这“东方之珠”累积已久的问题逐渐显现。青年问题,包括学业难、就业难、创业难、置业更难,人人都想安居乐业,但摆在面前的却是层层关卡和阻滞,达成目标似乎并不容易。

  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政纲中提出,要提高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推动“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推动“终身学习”的文化;制定青年政策和发展蓝图,提供更多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培育爱国爱港新一代;增加他们在国际或内地的实习机会等一系列措施,期望帮助青年发展、扩大向上流动空间。大公文汇全媒体就此访问了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岭南大学校董会主席姚祖辉和立法会议员洪雯,讨论本港青年遇到的困难,寻求突破解决的方法。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岭南大学校董会主席姚祖辉。(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李九歌摄)

  姚祖辉:应将目光放在大湾区 调整心态不怕失败

  据考评局和大学联招处公布的数据,去年符合升读学士学位课程最低入学要求的日校考生有17733人,有15492人获“八大”及公开大学取录(公开大学现为香港都会大学),有一些学生达到大学门槛,亦未能入读“八大”及公大,只能就读其他自资院校。有意见认为相比起所有文凭试考生,资助学位不足,引起考生之间激烈竞争。全国人大代表、岭南大学校董会主席姚祖辉不认同缺乏学位这一说法,指政府近年在高等教育方面投入很多资源,占比约20%,远高于新加坡和内地,本港有8间政府资助大学和十几间专上学院,学位足够,重点是学生如何发展。

  姚祖辉赞成“八大”更多投入应用科学研究,认为香港以往发展方向是金融为主,下一波香港发展的方向则应该关注科技,惟香港近年在科技发展的投入近1000亿元兴建科学园、数码港等,未见成果。他希望年轻人先要对四大科技范畴有所认识,包括生物医药、大数据、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等,同时选定专业、增强信心。姚祖辉不认为年轻人无机会,只是若每个人困于中环,机会的确匮乏,因此鼓励青年把目光放在大湾区和内地其他城市,寻找机遇,并要调整心态。他在2009至2019年期间,同香港八大院校合作,每年带领300名香港的大学生到上海进行为期6星期的实习,学生在内地每日挤地铁,同当地朋友一起吃饭,扫码使用共享单车,熟悉内地生活,是人生中一个很好的经历,亦有助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

  内地市场广阔,香港如何紧握机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从而迎来发展呢?姚祖辉认为,一方面,来自大湾区的人到香港购买财经产品例如医疗、上市集资、做融资平台,香港可以好好把握市场;另一方面,香港高校基础科研条件好,可以帮助深圳高科技产业做好应用科技和示范,再在东莞做大量生产,达至科技产品成果化。他直言,虽然香港面临人才流失,但认为是短期现象,今次疫情让他深深感受到香港是一个吸引全世界人才的“宝地”,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之一,在“一国两制”下有资金、税务、制度等优势,相信香港有吸引力,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迎接更大市场。

  姚祖辉认为,香港人有创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十年磨一剑,不屈不挠”,创业失败乃常事,成功几率仅有一成,为此香港政府和内地为创业者提供资金,直言不经历失败就不可能成功。香港固然成本高,但人工和租金并非最大障碍,而是创业者的心态。

  他续指,置业问题也是青年面临的一大障碍,但同时这也是香港的大问题,是无论青年、中年还是老年,都在面对的难题。中央领导人早前对香港㓥房和居住环境作出指示,姚祖辉认为土地房屋问题应是新一届政府的第一任务,相信政府架构重组很大程度是为加快公营房屋建设,强调六年公屋轮候时间一定要解决,希望候任特首李家超在上任百日时,能提供具体数字和路线图。他强调,改善住房问题不会一蹴而就,但有信心新一届政府能够做到。

立法会议员洪雯认为要找到协助“夹心阶层”人士踏上置业阶梯的模式。(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李九歌摄)

  洪雯:应关注“夹心阶层” 吁青年积极寻找新定位

  立法会议员洪雯是一名“港漂”,她喜欢香港糅合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也喜欢这里对外来理念和人士都开放的环境,决定留在这座城市。不过,她直言无论是置业、就业、创业,“这一代年轻人挺辛苦的”。

  她指,置业是积存已久的深层次矛盾,过去20年,收入中位数增长远远不及房价增长,这是供需不平衡所导致,但香港有土地、有条件、有能力进一步改善青年置业困难问题,惟不可避免深层次改革,虽不是一条易行的路,但期望新一届政府有魄力进行改革。洪雯提出,要特别关注“夹心阶层”,社会普遍关注公屋轮候时间逐年增长,惟房委会最新公布的公屋申请资格,要求2人家庭的月入息限额为19550元,上班族夫妻根本不可能符合资格,造成青年“建公屋冇我份、私人楼买唔起、居屋抽唔中”的困境。她指,一定要找到协助“夹心阶层”人士踏上置业阶梯的模式,通过创新手段解决住屋问题,例如“私人居屋”概念,用渐进式按揭模式,使青年在就业初期能够用自身积蓄完成部分按揭,达成“上楼”目标,再慢慢完成余下按揭,如此能够让更多人受惠,呼吁政府大力推广,和企业大力配合,相信有不少企业都会愿意,因为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界共同目标。

  就业方面,洪雯在立法会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期望推动香港经济结构多元化。她认为现时“就业难”主要是就业质量不够高,与年轻人的喜好和期望有落差,归根究底是过去几十年香港经济结构越来越单一,变成高度服务化社会,高端服务业是核心竞争优势,造成就业面窄,其他行业竞争力不断减弱。传统四大支柱产业,只剩金融一枝独秀,其他三个则处于“劣质化”情况,导致青年向上流动空间狭窄,出路是在高端服务业以外,让更多青年有发展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强调香港必须扭转地方小、成本高的问题,故此要向高端服务业进发,拓宽年轻人机遇。

  她续指,就业难,创业更难,经济缺乏活力,数据显示过去20年没有一间本地企业是从中小企成长为大企业,直言环境没有给中小企创造很好的发展空间,政府亦缺乏对中小企的充分扶持,过分强调WTO下的公平、全球招标等,没有把机会单独留给本地企业,例如政府采购是很大市场,但一直以来采用全球招标方式,错失扶持本地中小企的良机。

  洪雯建议,尽快制定产业发展蓝图,给社会大致发展方向并设定时间线目标,让年轻人在选择时能有宏观方向。政府亦要引导资源帮助发展,提供扶持基金、合作计划等各类设施,让年轻人将自身才能与现有设施相结合,得以发展。另外,她认为年轻人要看到世界潮流在变化,科技、创新、文化越来越重要,“十四五”规划定位香港“八大中心”,都是值得开拓的机遇和发挥空间,北部都会区的发展亦为新兴行业、制造业、创科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带来机遇,年轻人从自身角度应该积极在大方向下寻找新定位,强调不要错过大趋势。

  未来香港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内地市场。洪雯表示,促进港人“北上”能够让部分人寻找新机遇,惟这种模式难以让留在香港本地的人受益,因此绝对有需要开拓全球市场,一方面吸收目标核心企业来港,另一方面在香港本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跨境销往内地和全球,二者并行,充分利用两地优势协同并进。

  (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李九歌报道)

责任编辑:陈运欣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