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房产 > 地产 > 正文

融创拟推动部分债务展期,民营房企流动性紧张仍待解

2022-03-24 13:26:08大公房产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房地产市场利好政策频出,但房企流动性紧张局势仍待缓解,投资者信心恢复仍需时日。
 
  3月24日,有市场消息称,本金40亿元的“20融创01”可回售债券计划展期,并且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将为这笔债券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融创将在近期与债券持有人召开沟通会,商讨展期方案。
 
  据了解,“20融创01”的初步展期方案为拟展期24个月,每季度偿还本金。
 
展期仅针对4月份到期的刚性债务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目前融创的债务展期并非全面展期,仅针对4月到期的刚性债务。另外,孙宏斌个人提供担保,还是说明公司实控人的担当、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看好,可以给予市场一定的信心。
 
  据了解,为应对2季度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务,融创此前已积极推动资产处置、专项融资、催收欠款等各种资金筹措方案,但因政策、市场等方面的影响,方案滞缓,展期实属于“不得已”选择。
 
  数据显示,百强房企2022年1-2销售额同比下降约47%,融创销售额实现503亿元,同比下滑27%,整体看业绩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位居行业第三。此外,融创未售的土地储备有2万亿平方米的规模,近80%位于核心一二线城市,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融创现在的选择,是在到期债务处理和稳定经营中间,找到一种平衡”。上述人士称,如果当下这笔债务展期顺利,前期受到挤压的经营资金压力将得到缓解,并支持到全面复工复产和产品施工和交付,公司也将获得长期稳定的运营现金流,进入到相对良性的债务清偿和发展循环中。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大公房产表示,“暴雷”是人们对于企业的一种非官方性的理解,通俗讲就是企业已经崩掉了,各方面彻底“瘫痪”,所以市场上说融创“暴雷”其实是不太准确的。而“展期”的表述是个中性词,金融机构和遇到流动性危机的企业可以进行协商,任何一家企业产生流动性问题都可以采取展期。债务展期会为企业赢得时间,调整财务。属于一种非正式的挽救措施,是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达成的协议,既方便又简捷。
 
  据统计,从2021年至今,陆续推动债务展期的房地产企业数量已达到20余家。包括恒大、世茂、阳光城等头部企业在内,遭遇信用危机的民营房企数量已扩大到24家,展期更成为企业应对债务压力的一种普遍选择。
 
  同时,多数房企也选择积极自救,例如融创通过处置资产、股权融资,大股东无息借款等自救举措,回血超300亿元,全力保证企业现金流安全。
 
民营房企普遍短期财务承压
流动性紧张局面仍待解
 
  在房企与流动性危机赛跑的同时,近半年来国家政策面和金融面也频繁发布利好政策,暖风徐徐。
 
  央行在今年初表态“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
 
  2月,市场传言住建部制定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并发往各省细化;
 
  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称“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指出,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
 
  但是今年以来虽有央行等部委的不断发声支持,房地产市场回暖并未如期而至,尤其是春节后龙光等房企的意外信用“暴雷”,对行业信心更形成沉重打击,也严重影响了不少民营房企后续的资金安排。
 
  这导致了今年以来民营房企整体流动性紧张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政策效力反应在市场侧仍存在一定时滞,在地产股率先走出一波上涨行情后,销售复苏、预售资金放松和融资恢复还未真正到来。反而经历过去几个月的资金挤压,包括融创在内的很多民营房企,短期经营现金流正面临较大压力。
 
  一位Top30强房企融资负责人表示,行业艰难的时间持续了太长的时间,一方面预售监管资金没有实质放开导致项目资金池无法打通,一旦困难项目回款出现问题就要抽调资金解决,可动用资金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融资太难了,虽然政策向暖的方向大家都知道,但是金融机构实质上还在挤兑,民营房企几乎拿不到钱。谁家的家底厚,坚持的时间就久一点,但是如果还是现在的局面,再过一段时间估计谁也坚持不下去了。
 
  对于融创的目前的情况,有分析人士称,随着政策不断调整落地,在债务风险相对可控的前提下,融创等也在积极恢复健康经营,或将凭借其优质的城市布局、资产质量和产品等长期优势,为其后续快速走出阶段性困境带来的充足的盈余资金。
 
  严跃进也认为,现在整个房地产融资大环境确实不太好,房地产企业融资恢复、债务问题好转了,市场信心才能逐渐恢复,而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严跃进判断,从政策和市场层面看,二季度房企融资和财务情况有改善的可能。
责任编辑:李琪
大公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