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大模型、数字孪生等技术加速渗透的今天,数据中心正经历从“企业机房延伸”到“算力引擎”的根本性变革。
作为第一太平戴维斯北京估值及专业顾问服务部负责人,张宇深耕数据中心资产定价与行业研究多年,见证了传统IDC向新一代AI智算中心的转型浪潮。在她看来,数据中心的价值已不再由面积决定,而是被“绿色智能算力”重新定义。

(第一太平戴维斯北京估值及专业顾问服务部负责人 张宇/受访者供图)
从“存储仓库”到“算力工厂”:数据中心的维度革命
谈及传统IDC与新一代AI智算中心的核心差异,张宇直指五个关键维度,其中业务驱动与软件平台的变化最为显著。“传统IDC更多由信息化驱动,而新一代智算中心已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且速度很快。”她举例,仅一年时间,业务重心就从基础存储转向AI全模态创作、大语言模型训练等,在自动驾驶、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也愈发突出。
这种业务变革直接倒逼底层基础设施重构,而这正是房地产视角下最直观的变化。在土建层面,智算中心因算力密度提升,对楼板承重提出更高要求。张宇解释,单机柜功率从传统的4-8千瓦跃升至液冷机柜的20-120千瓦,单柜GPU集成量超200-500个,这种“空间效能”的跃迁彻底改变了数据中心的建筑逻辑。
机房布局与网络传输也随之革新。“原来靠电线(铜材质)传输信号,现在光互连技术用光纤光缆,节省空间且降低能耗。”张宇提到,预制化电力和冷却模块的普及进一步提升空间利用率,工厂预装、现场拼装的模式不仅缩短工期,更让数据中心的“空间资产”更具弹性。而液冷技术替代风冷后,冷却管占比大幅降低,集中式电源替代分散PSU减少铜耗材,让空间布局从“为散热妥协”转向“为算力优化”。
投建运营模式之变:从“运营商主导”到“政府规划+专业运营”
在房地产行业最为关注的投建运营领域,智算中心与传统IDC的路径已截然不同。张宇指出:“传统数据中心多由运营商主导或大厂自建,而现在智算中心多由政府主导顶层规划,再引进专业企业建设运营。”这种模式转变让数据中心从“企业自建资产”升级为“区域战略基础设施”,更贴合房地产行业中“产城融合”的发展逻辑。
对于存量IDC资产,张宇看到了改造升级的巨大空间。“老IDC通过液冷改造提升机柜密度,“租金”可翻番。”她以房地产资产增值的视角分析,这种改造并非简单的硬件更新,而是“空间价值的二次挖掘”——通过技术升级让原有建筑空间承载更高密度的算力,从而实现租金溢价。在西宁、内蒙等电价低、自然冷却条件好的地区,这种“地理+技术”的组合拳更能实现降本增效,成为数据中心房地产的新价值高地。
估值逻辑重构:从“测面积”到“算算力”
数据中心新基建价值评估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张宇强调:“最根本的变化是从‘卖空间’的房地产逻辑转向‘算力密度计量’逻辑。”现在同等空间因算力密度提升,年营收相比传统IDC可提高2到3倍。
这种转变对估值体系提出全新要求。“传统按机柜租金估值,现在需看算力调度效率、能源节约技术(如PUE差异)、绿电溢价、废热回收能力等。”张宇解释,第一太平戴维斯正通过建立技术代际折价体系、政策对冲模型等创新工具应对这种变化。例如,GPU迭代到H20,可能导致几年后千卡集群贬值,这类技术迭代风险必须纳入动态估值模型;而液冷改造空间的期权价值、余热回收收益等“隐性资产”,则成为提升估值的关键变量。
作为亚太地区少数拥有机电与IT工程师团队的机构,第一太平戴维斯的估值服务已深入技术细节。“我们为客户提供液冷改造技术评估、机电设备先进性审计、算力调度系统尽调,未来5-10年资本性投资现金流预测。”张宇举例,近期为大型投资商做收购尽调时,不仅考察物理空间布局,更通过机电设备技术审计、设备效率、软件系统评估预判项目价值,这正是房地产估值从“物理属性”向“技术属性”延伸的体现。
绿色智能算力:数据中心的未来关键词
当被问及AI对数据中心价值驱动的核心改变时,张宇给出“绿色智能算力”的精准概括。这一关键词直指房地产行业关注的可持续发展与资产增值逻辑:“绿色(节能、绿电消纳)、智能(AI驱动运营、算力调度)、算力(从成本单元转向价值产生单元),三者共同定义了智算中心的价值趋势。”
在绿色维度,政策要求已成为硬约束。“2025年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需降至1.25以内,绿电强制消纳占比30%以上。”张宇指出,这直接影响数据中心的选址(如优先自然冷却地区)、建材选择(如低碳材料)和运营模式(如余热回收卖给供热公司),而这些正是房地产资产保值增值的核心要素。
在智能维度,数字孪生技术让数据中心新基建更具“可预测性”。“通过传感器构建设备虚拟镜像,可预测故障、降低停机风险,这对营收稳定性至关重要。”张宇补充,算力-电力协同调度节能30%以上,既降低运营成本,又通过碳足迹追踪获得税收和绿电成本节约,形成“技术-成本-价值”的正向循环。
长期主义:做数据中心新基建的“方向参谋”
面对行业是否过热的疑问,张宇强调第一太平戴维斯的“长期主义”立场:“我们不仅看这座楼的‘值’,更关注资产所处赛道的未来变化。”通过国家算力摸底、供需分析,帮助客户避免低效供应;结合工程进度追踪、融资配套建模,提供从战略到落地的全流程服务。
对于数据中心行业参与者,张宇建议关注三个方向:存量IDC的液冷改造机会、低电价地区的新建项目潜力,以及长协议(10-20年)带来的稳定现金流资本化运作机会。“数据中心已从‘仓库’变成‘科技新基建’,只有紧跟‘绿色智能算力’趋势,才能在这场转型中把握价值核心。”
在AI重塑一切的时代,数据中心新基建的价值密码已被重新编写,而第一太平戴维斯正以专业与创新,为行业解读这份密码,让每一寸空间都承载起算力时代的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