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驰聘 > 正文

与风同行

2025-04-29 10:38:23大公網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的眼前是一片广袤无垠的碧蓝之海,阳光轻抚着海面,并铺展开一匹匹金色绸缎。海风带着海浪声吹过我的耳旁,随风望去,一幅震撼的画面映入眼帘。巨大的钢管桩正缓缓地向海底推进,液压锤撞击的轰鸣声与海浪的拍打声相互交织,宛如大自然与人类携手共同奏响一曲和谐而宏大的乐章。

  这里是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南侧海域,也是一片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富饶之地,一个总装机容量达450兆瓦的风电项目如火如荼地建设着。

  “怎么样,第一次到海上施工现场。”王发拍了拍我的肩。他是中交三航六公司山东海卫半岛南U场址450MW海上风电项目工程部部长,这已经是他扎根风电项目的第六个年头。他目光炯炯地看着眼前的沉桩作业,眼神里透露出一种久经沙场的沉稳和自信。

  钢管桩在海浪的簇拥下缓缓下沉,他目光炯炯地看着眼前的沉桩作业,抬起一只手虚指着远处说道:“你瞧,这大海看似温顺,但却暗藏玄机,而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读懂它的脾气,利用它的力量,准确把握它的节奏,让钢管桩稳稳地扎根海底。”

  说罢,他把双手背回身后,穿行而过的海风把身上的衣物吹得鼓鼓囊囊,但他仍伫立着,未被吹动分毫。

  “工作上的事情不能马虎”,这是王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到晨曦微露之际,他便会从同事的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始一天的工作。作为风电项目的行家里手,他深知风的情绪会实时影响着现场作业,因此在交接班前,他习惯先去驾驶台看一眼当前风浪情况。之后,他要查看工作清单、赶赴甲板巡查进度与设备安全、参加班前例会,反复交待施工安全要点和注意事项......

  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海面时,甲板上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水手们时刻关注船只的运行和海面的状况,确保一切工作在安全平稳中进行;技术人员穿梭于安装船与风机之间,对现场施工进行质量与安全检查;工人们在施工现场忙碌而有序地劳作着。大伙挥洒的汗水有时会被阳光捕捉,显得熠熠生辉,但在海风的催促下,又会迅速蒸发。

  项目施工按计划有序推进。当第一阶段的风机恰好安装完成,作业海域便迎来了一场不小的季风。那几天,风多了些脾气,总是呼啸着穿过施工现场。在这凌乱的风中,王发迅速组织大家伙搬运材料、加固设施。尽管风声呼啸,他的指令依旧坚定。汗水与狂风交织在一起,模糊了我们的视线,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经过数小时的奋战,终于加固好了所有临时设施。

  海上的生活不止有风,但有时也只有风。船上的信号断断续续,网络时好时坏,同事们总是开玩笑说:“咱们这信号啊,就跟那风机叶片似的,得等它慢悠悠地发够了电,才肯把信息给传出去呢!”大家听了都会心一笑,但笑声中难免略带一丝无奈。

  不过,正是这种少有外界打扰的环境,让我们更能专心同风交谈、与浪对话,能够更好捕捉到海况的实时变化,更好一丝不苟地完成好手头的事务,同时也加深了彼此间的情谊与默契。

  望着最后一支叶片与轮毂缓缓对接上,项目主体施工终于完成,大伙不禁欢呼雀跃。那一瞬间,所有的艰辛都烟消云散,唯余满腔的成就感在心中涌动。

  海风温柔地吹着,像是在为奋斗的众人轻声吟唱赞歌。它见证着这片海域上的每一份拼搏与不懈坚持,也为我们带来鞭策与鼓舞。

  回首短暂的海上时光,狭小的空间、单调的饮食、时有时无的网络信号,以及每一次同风浪斗智斗勇、每一个节点被顺利突破,都让我在这片海上找到了更强大的自己。

  与风同行,不仅是尊重自然、读懂自然,更是一场在逆境中不断超越自我的征程,大伙于此并肩作战,终于为项目建设写下了满意的终章。(林泽茜)

  

责任编辑:陈康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