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最终成团的11位练习生
在刚刚过去的星期六,一路制造网络热话、引起全民狂热的《创造101》终于落幕,一支十一人中国女团随之成立。记忆中,上一个现象级的选秀节目还是2005年的《超级女声》。从草根到练习生,从观众到创始人,从短讯投票到网络点赞,从中国选秀第一人李宇春到今天的“火箭少女101”……在这13年的进阶过程中,关于选秀类节目的一切已然改变,不曾改变的只有粉丝对偶像的“爱的供养”。
中国首档女团青春成长节目,这是《创造101》对自己的定义。由于得到爆红的韩国女团选拔节目《PRODUCE101》的正式授权,《创造101》未开播便已攒足人气。节目从43家经理人公司、练习生公司召集101名练习生,她们通过“任务─训练─考核”的形式,最终由观众选出11位组成女团。
由于“全民票选”的赛制,《创造101》在粉丝中掀起不亚于2005年《超级女声》带来的疯狂。观众作为“女团创始人”,他们的每一次点赞都决定了这些怀抱“逆风翻盘”梦想的女生,最终能否“向阳而生”,成为偶像女团中的一员。
二十八岁的Tina也成为了一位练习生的“创始人”之一,用她的话说,是“感觉自己变回了疯狂追星的青春期少女。”对于Tina来说,这一次追星的旅程和以往不同。十几年前追“超级女声”、S.H.E、Twins的时候,Tina和同为粉丝的朋友们通过MSN和BBS交流,“当时也有后援会,但是也是经过了一段时间才形成规模。而这次,在短期之内,就聚集了相当多的人组成了应援大军。”
应援团建置完善分工细致
Tina介绍,她最开始只是“路人粉”,在微博关注了一段时间,随即加入应援QQ群,开始了“应援”生活。后援会的群里有完善的建制,分工非常细致,有专门负责打榜投票的“打投组”,专门负责设计宣传品的“设计组”,专门负责刷评论和转发的“控评组”,还有专门负责在节目录制现场蹲守的“前线组”等等。“我曾经也加入过S.H.E后援会,但感觉还挺不一样的,明显现在的更成系统,反应更迅速,也更团结。”
“更团结”和“更迅速”,体现在给参赛者拉票点赞的组织能力上。由于最终能留下来成团的人只有11个,而排名和大众点赞投票挂鈎,所以比较热门的选手,都形成了自己的“打投组”,由粉丝有组织地进行打榜投票。节目组共开设了四个投票通道,其中在腾讯视频这一平台,观众可以通过购买101订制会员卡,为指定选手额外加赞。自称“佛系粉丝”的Tina在自己喜欢的选手排名下滑到出道位边缘时,终于也加入了“氪金”(原为日语“课金”,指支付费用)的行列。
众筹点赞投票用钱供养
十九岁的Abby也花了几百元买卡支持自己pick的偶像。据她介绍,“氪金”最厉害的,是排名前几名的选手的粉丝。“后援会会组织通过正规渠道‘集资’,然后由‘打投组’统一购买订制卡,再分发点赞。”Abby说,在其中一个众筹平台上,筹集资金总数超过2000万(人民币,下同),其中排名第一的选手众筹获得的资金超过550万元,第二名选手也有超过485万元。
“虽说最低18元就能买一张卡,但重复购买多次,不经意间也会超出预算。”Abby介绍,她见到有人晒账单,从3000元到30000元不等。“因为大部分人都还是学生,经济能力不够,所以有些人把生活费都投进去了。听说还有人借钱来集资点赞,我个人觉得这类作法不太合适。”
跑前线“上战场”不觉得累
除了买卡“打投”、制作短片给自己pick的小姐姐做宣传,类似N小姐这样的“前线”成员也是应援团不可或缺的一员。不愿意透露姓名的N小姐这段时间均活跃在杭州《创造101》节目录制现场。虽然年纪不大,她却已经有丰富的“前线”经验。“当‘前线’有很多规矩要遵守,比如不能靠太近,不能用闪光灯,发照片要把路人的脸打码等等,都是粉丝们自发形成的。”
所谓“前线”,指的是紧追偶像行程,最接近偶像的一群人。N小姐在上海上大学,最近课程不太多,因此她几乎天天守在前线,接送偶像上下班,只为路程中能和偶像说上话。“她们起早贪黑的,我们也起早贪黑,比她们更早,也更晚。”N小姐说,自己不觉得累,能够近距离接触偶像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