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蔡枫华成熟了,对负面新闻都变得淡淡然
我们坐在一间位於旺角的楼上餐厅进行访问,外面的天色和餐厅的灯光一样昏暗,戴上帽子和黑色太阳眼镜的蔡枫华(Ken),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访问时只看到他平静面庞上嘴巴开合,窥看不到他的眼神,当年他那句“刹那光辉不代表永恒”,并没打倒今日的他。
当年的白马王子蔡枫华,已经五十七岁,除了他右眼的青光眼无法根治,须长期佩戴墨镜遮光外,年龄没有影响他重新出发的决心,只是当年那句“名言”,他强调没有毁了自己的前途,同行竞争对手才是“真兇”。/大公报记者 陈惠芳(文) 蔡文豪(图)
刹 那 光 辉 篇
Ken说:“张国荣先生都走了这麼多年,还提来幹什麼?每次访问总是提起此事,大家不闷,我都答到闷。当年我从高处滑下来,是同行竞争对手就此句说话大做文章,加上报道无限扩大,成为纠缠我多年的句子。我同张先生之间是没有事。(但有否成了你心中的一条刺?)没有。我早早就放下了,自己由二○一二年没有在乐坛出现,但我仍有为一些私人活动演出,同歌迷保持联繫。我要一直保持人气。今年十月十二至十三日将在荃湾大会堂演出两场,我出来访问就是为了宣传演唱会。之前我也有在此会堂演出,因我可以为他们赚钱,入纸申请,半年就批了。”
Ken认为该会堂在港铁沿线地方,就如大会堂、文化中心,级数并不比其他表演场地低。
问到未来会否入纸申请在红馆演出?他说:“那要问政府了。我申请红馆不下数十次,由其他机构以至我自己本人,八年来只批过三次,但三次中我只唱了一次,有一次因红馆批出四日档期,惜因中间有一日是国庆日,我由搭台、踩台板、拆台,根本不够时间準备,结果放弃了。又有一次,是我最有人气时入纸申请,惜有期时已错过最好时刻,最终没有做。我会继续申请红馆的档期,惟我的最大目标是再次打入内地市场。其实,我和张学友很早已经在内地广东省巡唱,只是学友在市演出,我在周边的小镇,说起来我们像是合作巡演般。”
光 荣 岁 月 篇
Ken当年在内地开唱地点格局及不上张学友,后者更曾踏上广州天河体育馆。Ken知道天河体育馆是广州演出的指标,一如香港红馆的级数。原来Ken也曾在这两个指标地点演出,这亦是他人生两大目标,可以圆梦是他的幸运,而且获得很大的满足感。
“我二○一一年踏上天河体育馆,二○一二年踏上红馆。我曾以不同身份在红馆参与演出,觉得没什麼特别,但那次是我的个人演唱会,发觉与在其他地方开唱大不相同……”此时他突然提高声音说:“原来真是好特别!”虽然看不到他的眼神,却也感到他的眼神是闪亮的。
Ken已达到人生两大目标,当年这位白马王子原来除了外表俊朗外,还很有生意头脑。
他说:“那时我唱歌、拍戏、做主持,从中吸收了很多经验,遂有念头开製作公司,我营运不错赚到过千万元,再者,单是我个人的收入也不少。当年唱片销量很容易有五、六白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歌手是赚到钱的。随着互联网发达,歌迷如今可以在网上下载(歌曲),如陈慧娴所说,出碟能卖到五千张已好多了,而且我肯定买碟者一定是她的歌迷。未来我会保持每年在港开一次个唱,以维持人气,同时积极开拓内地市场。”
荏苒见风华
是次将蔡枫华的访问以四个篇章来落笔,让读者更易了解重新出发的他。整个访问中,他表现平静且声线低沉。他自称唱歌功力没因年龄增长而觉吃力,因他谨记已故的黄霑曾说曲不离口,唱歌用丹田发声。对於负面新闻,他变得EQ高,但对时下年轻人没有国家观念觉得奇怪。他说自己成熟了,也是爱国之人。
今日蔡枫华因岁月而改变,时间是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负 资 产”篇
Ken在这行经历过高高低低,发生他身上的负面新闻,更是层出不穷,有指他有情绪病、穷到坐巴士,是同性恋者等,令他成为同行眼中的“负资产”。
“我一直做很多事,我傻的话又点会做到?若然枱上有一千万,你说我会不会拿走?我被误传有病,是有些传媒对我的行为加盐加醋。我坐巴士说我无钱。由我家去中环,最方便的就是坐巴士。大家知道中环停车场收费贵,车位又少,我才没有开车。发哥(周润发)、城城(郭富城)亦会坐港铁,他们坐没问题,为何我坐巴士竟被狗仔队大做文章。有次去麦当劳吃鱼柳包,由於那天有优惠价,狗仔队又指我拣定有优惠价那天去食。我不过突然想食包,点会想到是什麼日子?另有次我於街上无意间望到一位男士,又作我是同性恋,我可以肯定同大家讲,我只会喜欢女人。”
那Ken的经济情况又是如何?他说:“我现在只有一架车,和妈妈住,生活没有太大开支,又何来经济问题?(但你停了几年没有工作?)我不是说过早年我已上广东省唱歌,每次收的是现金,为了安全起见,我会将酬金存入演出地方的银行。今日我去到那些地方都可以提款,现在还可以在港提取,我的经济又点会差?可惜我负面新闻多,演出都被人压价,更有同行指我已是‘负资产’,不要叫高价。这次我再发展事业,我可以肯定告诉大家不会再被人压价。我收取应有的酬金,是代表我的价值和人家对我的尊重,我绝不会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欺负。”不停面对负面新闻,Ken已不再上心,他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所有负面报道便攻击不到他,清者自清,时间可以证明,谣言将不攻自破。
绝 不 空 虚 篇
Ken出道以来少有绯闻,现今还是单身的他,不觉“绝对空虚”吗?
“当年的偶像歌手没有现在的好,歌迷可接受偶像结婚生仔。那个年代,歌迷对偶像存有幻想,不能接受偶像拍拖、结婚,即使有拖拍也要低调。那时我忙於事业,若与圈内出名的女艺人走在一起是没可能。再者娶妻求淑女,靓女是富豪追求的目标,这是两样不同的事,所以我从没刻意想过成家。到今日,可以说我已习惯了单身,妈咪又从不催婚,渐渐地,觉得现状颇不错,连我自己也没多想了。”
Ken一再说他这把年纪仍有机会重新来过,未来最重要的就是事业。
“香港市场逐渐萎缩,不如八十年代最红的艺人都是出自香港,连东南亚市场亦(对港星)为之疯狂。回看今日,香港艺人都是北望神州,王祖蓝说过香港有七百多万人口,但一个广东省已有七千多万人口,是香港的十倍,艺人很自然想回内地赚钱。我自己由最初回内地唱歌,到回流香港,如今再由香港重新起步,我和他们的不同是,自己的路是调转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