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流浪地球2》在香港排片比一般电影少,但后劲不俗。右图:《大公报》1月底推出“戏有此理”系列专题,旋即引发热议。
今年春节期间,《大公报》围绕内地贺岁档电影无法在香港同步发行,推出“戏有此理”系列专题,旋即在社会引发广泛热议。2月9日,由英皇电影发行的《流浪地球2》率先在港上映;另一部由张艺谋执导、安乐影片发行的内地电影《满江红》,确定将于3月2日在港公映。
《流浪地球2》在香港发行以来的市场表现,能给内地电影在港发行带来哪些启示?作为今年内地贺岁档票房冠军,《满江红》今次在港上映预期成绩如何?今期“文化观澜”邀专业人士一起解读。\大公报记者 徐小惠
从整体数据来看,《流浪地球2》自2月9日在香港上映以来,至2月19日上映11天,票房报收410万港元,不及同日上映的台湾电影《想见你》(上映11天报收929万港元),不过,记者观察到,《流浪地球2》的排片自上映以来始终较低,首周戏院排片场次仅为《想见你》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流浪地球2》确实在香港上映后排片比较少。一般电影上映后会排400场左右,《流浪地球2》最多可能就排100场。”香港影评人协会荣誉会长何威提到。他认为,这或与几年前《流浪地球》在香港上映票房表现不佳有关,院商出于商业考虑而作此决定。
《流浪2》有后劲上座率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排片差距巨大的情况下,《流浪地球2》在场均人次上却胜过《想见你》,以较少的排片拿到了相对较多的票房。
《想见你》在首周上映后根据市场表现排片开始下跌,从2月10日的378场,至2月23日跌至70场;而《流浪地球2》则始终保持七八十场的日排片量,至2月23日,其场均和总观影人次均高于同日的《想见你》。《流浪地球2》在上映两周后在排片量、上座率以及票房等方面依旧保持比较强的后劲,除了英皇电影作为发行商在其中对于院线排片的支持外,也有赖其自身的高质量,展现出部分香港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认可。
2月中旬在上环举办的《流浪地球2》青年分享会上,立法会议员林琳、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黄梓谦、香港菁英会副主席兼网络红人工作者协会创会主席高松杰、香港青联学生交流网络主席区凯琳等,不约而同提到了《流浪地球2》中集体主义价值观对他们的吸引力。黄梓谦说,电影中的中方代表坚持团结一致,拯救家园,并反复强调“危难当前,唯有责任”,充分展现“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中国人美德,赢得观众掌声,让世界对中国人的情怀多一分理解。
何威谈到,不同于港人过去所接触的电影中充斥崇拜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公平的西方思维,《流浪地球2》所强调的精神,是世界予我从未有过公平,但中国人依然有担当、负责任和愿意自我牺牲。片方将这种对于香港观众而言很新鲜的主题,包裹进科幻片这个熟悉的类型中,是一部很成功地以中国人视角讲中国故事的电影。
《满江红》料吸年轻观众
即将在香港上画的《满江红》,同样关乎集体主义。电影围绕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四年的一桩谜案展开,是张艺谋导演继《英雄》之后,再度讨论“刺杀与牺牲”的主题。
牺牲精神是文明的标识,但这个主题对香港观众而言可能比较陌生。何威认为,虽然电影在内地的其中一个卖点是喜剧,“但香港观众不会把它当做喜剧片来看,而是作为一部‘剧本杀’电影来看。”相信在扣人心弦、步步反转的悬疑题材的包装下,会吸引到年轻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