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体育 > 正文

港技术无电制冷减碳排放逾200吨

2025-07-18 05:02: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智能机器人导盲犬。\大公报记者敖敏辉摄

  【大公报讯】记者敖敏辉广州报道:科技助力全运会的应用方案密集落地。微纳米无电制冷助全运志愿者驿站表面降温达15摄氏度,将为赛会减少碳排放超200吨;在先进室内导航技术下,观众和运动员在广东奥体中心等大型场馆通过微信小程序扫码,即可精准找到座席和卫生间。记者连日来走访发现,众多科技运用的技术源于香港,并在广东转化,最终服务于全运,助力精彩、安全、绿色办赛。

  全运将在11月开幕,即使是在秋季,岭南地区仍维持较高气温。以往,大型赛会的室外志愿服务站在太阳炙烤下,需要安装专门的制冷降温设备,能耗较高。有赖于一项源于香港的“微纳米级被动式制冷涂层技术”,全运志愿服务驿站将无需安装空调,表面喷涂特种涂料即可达到降温、降耗效果。

  这项应用技术来源于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该院建筑物能源研究中心经理朱龙潜介绍,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零碳制冷技术,被动辐射制冷技术通过微纳米级仿生结构,形成类似撒哈拉银蚁角质层的功能涂层,可反射绝大部分太阳光,并通过中红外线辐射实现被动式制冷的效果。

  朱龙潜说,初步估算,在全运志愿服务演练及赛事上岗期间,这项技术将提供50万瓦的制冷量,节约38万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200吨。

  室内导航精准定位

  全运场馆室内导航技术的应用,有着同样的粤港产研协同模式。由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孵化的创新科企码石科技,依托于科大国际领先的科研优势,致力于精准室内定位技术研发,自主研发出轻量级地图引擎。在广州体育馆,记者扫码输入位置,很快找到了目标坐席。

  “我们用于全运会场馆导航的‘识路’系统,融合了蓝牙、北斗、GPS、手机陀螺仪惯导等多种技术,导航精度能够缩短到2米以内。赛会期间,观众、运动员手机扫码或通过手机小程序即可实时精准导航。”码石科技文体事业部负责人罗华伟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