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图:“喜洋洋”(左)和“乐融融”是全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资料图片;右上图:刘平云的办公室整面墙上铺满设计草图。\大公报记者帅诚摄;左下图: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刘平云。\大公报广州传真
近日,记者走进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专访了第15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喜洋洋”及“乐融融”的设计者─该校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刘平云。推开办公室门,记者与同行的几位香港学生立刻被室内琳琅满目的十五运会和奥运会元素所吸引,不约而同发出“哇”的惊叹。在一面约10米长的墙壁上,铺满了A4纸大小的设计草图,其中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创作的吉祥物尤为醒目。
这对承载着“喜气洋洋、其乐融融、团圆和美”寓意的吉祥物,从构思到定稿历经多次打磨,草图墙上层层叠叠的修改痕迹,正是用设计语言串联起湾区情谊与体育精神的最佳印记。\大公报记者 帅诚广州报道
2024年11月9日,第15届全运会和全国第12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9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题口号、会徽和吉祥物正式揭晓,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为原型。吉祥物形象公布后很快便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时常在珠江口、港珠澳大桥附近海域游弋现身的白海豚,显然在每一个大湾区人的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修改13次完成定稿
这一看似恰到好处的选择,背后却经历了多次筛选和修改的激烈讨论,“我还记得接到修改任务时是2024年6月15日,距离最终发布日期不足半年时间。”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会徽、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刘平云透露,接到任务后,由15人组成的吉祥物设计团队和19人组成的会徽设计图团队,第一时间开始了争分夺秒的创作工作。最终定稿时,吉祥物共修改13稿,会徽则修改了21稿。
“一开始我们设想的吉祥物有3个,分别是代表广东的华南虎、代表香港的白海豚和代表澳门的黑脸琵鹭,但考虑到3个形象容易分散关注焦点,最终决定只用一个形象。”刘平云坦言,要选择一个能够代表大湾区的形象,需要考量的因素是很多的。设计团队先后尝试了动物、植物、非生物等元素,包括代表岭南文化的醒狮、代表大湾区的拟人化“大”字形象,“每一个元素被提出后,团队并非凭空用概念来讨论,而是要画出具体的草图和渲染图,再聚在一起开会探讨可行性。”正是在这样谨慎认真的反复论证下,“中华白海豚”的概念脱颖而出,那整面墙的草图,正是团队成员多少个彻夜加班的工作痕迹。
去年8月,中华白海豚形象经过层层筛选后最终确定下来时,被赋予了三层含义。首先是取其名字里“中华”二字所代表的中华统一、回归的期盼;其次,白海豚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近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连通粤港澳三地的港珠澳大桥附近海域,代表着在三地共同努力下,大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效;最后回到体育本身,白海豚作为一种群居动物,经常成群游弋在珠江口海域,契合了各地运动员共同参与十五运会的体育竞技精神。
会徽兼顾审美与官方表达
此外,刘平云团队也承担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会徽的创作,最终发布的会徽形态,撷取礼花绽放瞬间,由分别代表粤港澳三地的广东木棉红、香港紫荆紫、澳门莲花绿三色花瓣交叠旋转形成图案,通过提取花朵外形和色彩,环绕花心螺旋围合一体,形成同心礼花。刘平云坦言,看似中规中矩的会徽设计,实则修改次数更多,需考量的因素也更复杂,“3朵同心的花瓣,代表三地同心同德,全民欢庆;绽放,则是一个‘嘉年华’的表达。也就是说这一次运动会,除了是我们运动员的一种激情绽放,更多的是我们全民参与的一个嘉年华。”通过3朵花的颜色布局不难发现,上红、左绿、右紫也正暗合了粤港澳三地的地理位置。
会徽图案公布后,有网友风趣地将其戏称为三色“华为”标。面对这样的网络调侃,刘平云始终以平常心看待,他解释道:“和吉祥物的设计相比,会徽或许看起来更追求均衡感,但面对大型赛事,作为设计团队,我们需要考量的不只是图案的美观度,更有对粤港澳三地的象征意义和平等表达。”在他看来,设计从来都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吉祥物与会徽一旦正式公布,它们的受欢迎程度及网上各类评价的走向,理应由观众来主导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