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全运会有望引入“机器人咖啡师”。\大公报记者敖敏辉摄
【大公报讯】记者方俊明广州报道:“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科技赋能场景机会清单(第一期)发布,为港澳青年相关科研项目在全运会技术落地提供了‘绝佳舞台’。”香港国际青年创客联盟执行主席兼广东办事处主任黄敏8日在广州表示:“港澳青年在机器人服务、元宇宙、AI技术这些领域有不少想法,而清单里的机器人矩阵、元宇宙全运村、高精度运动捕捉这些场景,正好能让这些技术在赛事里‘真刀真枪’试一把。”
黄敏表示:“香港科技大学一个博士团队研究的无人驾驶项目,疫情期间在深圳运用得很好,我觉得该团队项目可以在全运会落地赋能;同时还有无人接驳车、无人巡逻车及配送车等,均可大大地减少人工成本,助力全运会。”她说,香港国际青年创客联盟愿意当“技术红娘”,接下来将与港澳科创团队对接,让他们更深入地参与到全运会进程中,争取更多科研成果在全运会落地。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董事长秦海鸥指出,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将成为检验大湾区协同创新能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城市智慧化转型的“超级应用场景”。而“超级应用场景”的复杂性、高并发性、高可靠性,加上人工智能、大数据、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集成应用,为科技企业提供“练兵场”和“展示台”。他认为,全运会可成为港澳青年科创项目的试验场,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与全运场景需求碰撞,共同探索科技赋能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