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黄雅琼(前)搭档小将廖品逸战胜对手。
6月15日,在帮助浙江队问鼎2025年全国羽毛球团体冠军赛后,已过而立之年的黄雅琼笑谈:“我已经不记得上次打全国团体冠军赛是什么时候了,查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呼吁广大网友帮我‘考古’。”决赛当晚,黄雅琼搭档小将廖品逸以局数2:0战胜对手,为浙江队拿下关键一分。本次全国性赛事,她和不同队友搭档,想“找找比赛的感觉”,为不久后的第15届全国运动会热身─她职业生涯的“最后一舞”。
从2017年丢掉苏迪曼盃后掩面而泣的小女孩,到如今温柔又强大的女战士,岁月款款而来,黄雅琼从容以待。
与郑思维开启传奇生涯
1994年出生,8岁离家学球,18岁进入国家队,原本是女双组的黄雅琼,因一次偶然机会和鲁恺搭档混双,首次配合便在2013年12月澳门黄金大奖赛拿到了冠军。2017年苏迪曼盃决赛上,“鲁黄”组合输掉关键一分,没过多久两人拆对。后来,她与郑思维一道开启“雅思”组合的传奇生涯。
“命运总会在你最一帆风顺时给你致命一击。”黄雅琼感慨,从东京奥运会决赛上惜败给队友、全运会决赛失利,再到世界锦标赛惨遭“一轮游”,寥寥数字的经历,背后却是日日夜夜的挣扎。2021年,在“退役”还是“坚持”的分叉路口,她和搭档一起放下心结,再度启程。
巴黎奥运会上,“雅思”组合以全胜战绩登顶,加上长期高居世界第一,3夺世锦赛冠军,成为混双历史中无法逾越的“高山”。
和巴黎奥运会不同,这次的全国冠军赛,黄雅琼搭档两位小将征战,帮助浙江队进行梯队建设的同时,培养志在国家队的后辈。对于球迷圈流传着“铁打的黄雅琼,流水的搭档”的说法,黄雅琼回应道:“和不同的队友搭档,我会调整自己的状态。比如遇到性格内敛、话少的搭档,我会主动沟通,明确自己可以承担的任务。”
“大姐姐”、“和雅琼姐搭档,什么都可以说”、“能放开打”、“从她身上学习很多”……队友廖品逸、沈烜垚如此评价道。每次赛后,黄雅琼被小将们团团围住留合影、要签名,她来者不拒。
女性选手能撑起一片天
面对很多次“作为女选手,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之类的场外提问,黄雅琼认为,女运动员在场上能够撑起一片天空,性别不是限制,而是差异化优势的来源。
“很多人说混双女选手是‘被保护的角色’,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我认为在混双比赛中,女性选手往往需要具备更强的战术意识和快速决策能力,这正是我们的独特优势。”她说。
敏锐的中前场嗅觉,强大的防守能力,让黄雅琼在混双中看得住、打得死,创造出后攻前封的机会。在黄雅琼看来,运动员对复杂场景的并行处理能力,可能成为竞技体育的下一个进化方向,“未来的羽毛球运动,不仅是力量与速度的较量,更是智慧与策略的博弈。”
今年1月,黄雅琼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已向国家队提交退出申请,她想尝试打破既有的定义,不为自己设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