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体育 > 正文

无限可能/寻回重返乒坛动力

2025-11-02 05:02: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朱雨玲出席校园宣讲活动。\朱雨玲微博图片

  朱雨玲5岁学乒乓球,获得过多项世界冠军,2017年登顶世界第1。那时的她,球风犀利,目标明确,只待东京奥运会圆梦。然而,命运的发球,从不只有上旋。2020年8月,朱雨玲被诊断患上了纤维腺瘤,严重影响了她的竞技状态,她觉得像被抛入虚无的海,过去的荣光无法照亮前路,未来的方向也隐匿进雾中。

  2021年9月,在经过一个大手术后,朱雨玲开启休养模式,她错过了奥运,退出了国家队,淡出了公众视野。

  说起这段低谷,朱雨玲说自己不会淡化苦难,但也不喜欢这种人设,“打球再难,无非是输球后辜负自我期望,外界对自己的评价,球迷对自己的期待。当你躺在手术床上,只想着活过当天,那是另外一种体验,在生命这个‘1’面前,其他都是‘0’。”

  病癒后,朱雨玲开启了新人生。她先是去电子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读博士。面试时,朱雨玲被导师的一句话点亮。“她说,我可能是被乒乓球耽误的博士生。”

  在乒乓球外的世界获得认可,朱雨玲觉得,自己有无限可能。通过努力,她成为班里唯一一个用英文答辩的学生。此后,朱雨玲开始专注于学术领域。

  2023年,她到天津大学体育部任教,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她逐渐有了重回乒坛的动力。“学生说,如果老师有机会回赛场,我们最想看到您在场上展现人格魅力。”

  在认真考虑后,朱雨玲复出了,她说:“作为职业运动员的朱雨玲,没能参加奥运会是我最大的遗憾,但把前缀去掉,朱雨玲的人生没有遗憾。”

  人民教师、在读博士、乒乓球运动员……在不同身份间切换,朱雨玲找到了更多可能,“我对每种身份都是全情投入。见识到乒乓球以外的天地后,我发现乒乓球不再是我的唯一,我的世界变大了,乒乓球就小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