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全运单车手在港珠澳大桥上力争领先位置。
为展现以运动联动粤港澳,今届全运会共举办两项跨境赛事,包括跨境公路单车男子个人赛及跨境马拉松,其中公路单车路线贯穿香港、珠海及澳门三个城市,而马拉松赛横跨深圳香港路段。由于赛事涉及多个出入境口岸,为避免运动员须要多次通关而影响赛事,三地部门在组委会经过一年多论证、上百个方案、无数次沟通,开创性采用多项便利措施,实现了人、车“零接触、零延时”的瞬间通关。
“滚动式封路”平衡办赛民生
其中最为着名的便是采用前置查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无感通关系统,让公路单车及马拉松项目中,人、车“零接触、零延时”通关,赛事最终取得完满成功,达成三地凝聚共识、深度交流、合作共赢。香港警队护送组亦多次采用“滚动式封路”策略,方便选手在穿越港珠澳大桥、北大屿山公路等要道时,平衡赛事举办与市民出行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大湾区在全运会举办前夕便曾大力推广的通关新举措,当中就包括让游客仅用“刷脸”即可实现7秒过关的“无感通关”系统,不但让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更方便市民在全运赛事期间多次在三地之间来回通关,观看不同体育赛事,在比赛结束后市民亦无需花费太多时间便能返回住所,可谓是“一举多得”。
无感通关、监管互认、部门协同……全运赛事中的每一项细节,都在检验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成果。虽然跨境赛事早已结束,但这份“全运经历”仍是大湾区今后不可或缺的经验,一步一步推动三地合作、交流及融合。\大公报记者朱家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