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九类SEN学生 所需各不同\文深

2019-01-09 03:17: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新年伊始,这栏目也首次与大家见面。笔者於社福机构“打杂”,每每看到家长因孩子不同学习需要求助,孩子难以坐定、集中做功课,是否专注力不足呢?亦有的家长,不愿接受幼儿有学习需要问题,反倒错过了在幼儿阶段的治疗黄金期,待诊断后才转变心态,让幼儿接受训练,耽误治疗。

  终归孩子能否在政府倡议的融合教育下融洽地被教育,除取决於学校、教师有否心力及足够时间、资源及知识处理以外,家长心态、想法亦成重要一环。

  融合教育意指,让有特殊需要学生在主流学校学习,而根据平等机会委员会的《融合教育制度下残疾学生的平等学习机会研究报告》的内容,指出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简称SEN)可大致分为九大类,当中包括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ADHD)、自闭症(ASD)、沟通障碍(CD)、情绪行为问题(EBD)、听觉障碍(HI)、智力障碍(ID)、肢体残疾(PD)、特殊学习障碍(SLD)以及视觉障碍(VI)。据报道引述教育局数据显示,2017/18学年全港公营主流中、小学约有68万学生就读,当中有4.5万为SEN学生,其中社会最常关注的是自闭症学生及过度活跃学生,主要是他们行为问题较为明显。

  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其家长固然要转换心态、学习理解孩子的行为、特征,同学们的家长、社会也同样要具备一定知识,学会体谅,接纳孩子不同之处,如有自闭症学生较固执、说话直接,但只要以理说服,他们亦能择善固执,与群体相处。当这些条件都实现,就是笔者所期盼的乌托邦,真正的“融洽教育”。

简介:笔者现於社福机构工作,曾任职多家传媒机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