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写的一篇融合叙事、写景、抒情、说理於一炉的作品,文化思想强,艺术价值高,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两岁时丧父,因母亲改嫁朱氏,改名朱说。二十七岁举进士第,恢复姓范,历任右司谏、吏部员外郎、知州、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仁宗庆曆三年(1043),奏陈十事,推动改革,史称“庆曆革新”,惜为吕夷简(979-1088)所阻,新政受挫,乃自请离京。历任邠州(今陕西彬州)、邓州(今河南邓县)等地方长官。皇祐四年(1052)改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上任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记》写於仁宗庆曆六年(1046),是范仲淹应好友岳州太守滕子京(990-1047)之请,为重修位於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而撰写的。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同科进士,共事多年,政见一致,私交很深,庆曆四年(1044)因事而贬放岳州,在当地以两年的时间已取得良好政绩,并且重修了岳阳楼,修书邀请时在邓州的范仲淹写下:
庆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於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於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嶽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音随义转”在文言经典中非常普遍,由於笔者有朗诵示範,读者通过聆听便得,不赘。这裏只提出“百废具兴”的“具”字,一般教科书多谓“音义同‘俱’”;据《广韵》:“具,其遇切(音“惧”﹝geoi6﹞),备也。”“具”,其实已包含“俱”的意思;文中既用“具”而不用“俱”,读音似可读如字,毋须转读。
全文共分五段。首段从滕子京被贬的时间、地点写起,接写他谪守岳州后的政绩,虽只用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已足反映他是好官,有才能,又能为百姓出力,也隐含朝廷对他的贬谪是错误的。“乃重修岳阳楼”,用一个“乃”字承上启下,表明重修岳阳楼是有了政绩以后的事。对於重修岳阳楼的情况,只简略提到扩大规模和刻诗赋於其上这两点。最后一句“属予作文以记之”交代作“记”的原因。
第二段分两层,第一层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然后写在岳阳楼所见:“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作者用一个“衔”字和一个“吞”字,便清楚表明了洞庭湖和远山及长江的关係;再加上下面所写“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就把那种烟波浩淼的宏伟景象描绘出来。第二层说明着意写人们在岳阳楼“览物之情”的不同。作者用“然则”二字一转,从第一层着重景物描写过渡到写人。既然岳州是交通要道,被贬的官吏和文人多会聚集於此,那麼登临岳阳楼,难道不会引起不同的感情吗?因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是承上,又领起下面第三和第四段。
第三段先着力写出阴雨连绵时洞庭湖阴森可怖的景象与气氛,同时也令人联想到阴暗昏沉的政治氛围。接着,作者由景及情,引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被贬之人,不由触景生情,满目淒凉,“感极而悲”。
第四段着力写洞庭湖晴朗天气的景象:春光明媚,沙鸥成群,在月光如银的晚上,远处不时传来一串串悠扬的渔歌。这时登临岳阳楼,自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好不喜气洋洋。
第五段说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会因外物影响或个人问题而产生喜与悲的情感反应,这跟迁客骚人那种览物之情迥然有别。接着,作者指出,他们并不是没有忧愁,只是不在意个人的进退,而是忧其民,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那麼,作为一个人,他们什麼时候才快乐呢?他们的快乐与忧愁是一种什麼样的关係呢?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全文的重点所在。这种以国家利益置於个人利益之上,不计个人得失,始终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在中华历史长河中,不知激励了多少志士仁人,牺牲小我,为完成大我而努力奋鬥。
本文结构严谨,构思精妙,全文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并在段与段之间,段首或段末用关联词起承上启下作用,使全篇浑然一体,脉络清晰。又能以景寓情,情景交融,例如,表现愁苦之情,就用阴森的“虎啸”和催人泪下的“猿啼”;要表现快乐之情,就写“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不说喜而使人喜上眉梢。再加上擅用对比手法,增强感染力,如写天气,一阴一晴;写湖面,一是“浊浪排空”,一是“波澜不惊”;写人的活动,一是“商旅不行”,一是“渔歌互答”。作者更把骈文擅用的对偶句结合散行句式,甚至有些地方还注意押韵,使文章读起来抑扬顿挫,而富有音乐感。
陈树渠纪念中学校长、粤语正音推广协会主席 招祥麒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