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备战攻略/DSE中国历史科 稳中求胜

2021-05-11 04:23: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相信各位同学的DSE考试都进行得如火如荼。中国历史科的範围之广往往令不少同学感到吃力。各位同学可如何在最后阶段準备呢?

  虽然今年考生可不受甲乙部各选一题的限制,可在卷一选答题专攻甲部或乙部,然而笔者依然建议各位按一贯做法,在甲乙部“分散投资”,以便选答到更多适合自己的题目。如考生只攻甲部或乙部,当部分热门题目的答题要求有所提高,或出现一些较冷门的题目,各位考生就避无可避,无奈作答没有把握的题目。假如考生能“分散投资”,甲乙部各自最少有一题是相对浅显的,同学或许能考取更佳成绩。因此在最后阶段,同学不妨重温甲乙部的重点题目,确保自己对两部分同样有一定认知。

  热门题目需谨慎处理

  以甲部课题为例,魏晋南北朝是今年的大热课题,原因是此部分通常隔年出题,而上年则没有相关题目。但同学在温习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第一,热门题目的答题要求往往较高。第二,热门题目的考核方向往往会有一定“新意”,如东晋南朝部分可考核士族对当代政治是否利大於弊之类的题目。第三,热门题目可分开出必答和选答题。如必答题考问孝文帝汉化政策,而选答题则考问东晋南朝士庶角力的历史现象也不足为奇。因此,同学应小心处理所谓的热门题目。乙部的热门题目,如两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改革开放与对外关係等也同理。

  必答题往往考核同学对基础史实的掌握,因此只需“参考资料”的答题篇幅无需太长,以免事倍功半。準备期间,同学需阅读历年中史必答题的考卷,因为必答题的出题方向都是万变不离其宗,不外乎围绕“时序排列”、“资料的用处、局限和可信性”和“印证历史评价”类型。同学应就着三大部分加以準备。至於有志夺星的同学,可於最后阶段温习HKCEE(香港中学会考)的考卷,因为当中的多项选项题题目应有助同学重温考试重点。相关的地图资料也有助同学掌握各朝代的考问重点。至於HKALE(香港高级程度会考)的题目参考性不大,因为课程的考核重点与HKDSE有颇大差异。

  卷二宜扣连时代背景

  选题的首要考虑是为了考取最理想的成绩。笔者当年应考中史文凭试时按以下三大原则选题。第一,对课题的熟悉程度。史实是中史答题的核心,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对题目所涉的史实掌握有限,笔者不建议各位冒险选答相关题目。其次,对题目提问字眼的熟悉程度。应对考试是需要一定答题技巧的。然而,如同学对题目的提问字眼不太熟悉,但对相关史实有一定把握,在这前提下也不妨照选答该题。因为那些看来陌生的答题字眼,往往都只是旧酒新瓶,来考核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而已。第三,题目的分数分布。选答题每题共佔25分,较常见的份额分布为10+15分、25分一题、4+6+15分等。同学应尽量选答份额较散的题目,如4+6+15分。因为份额较低的题目要求也相应较低,全取相关分题的分数会相对容易。

  卷二考核同学对特定单元的历史人物、史事或制度变化的掌握。虽然各单元各有所重,但答题期间都同样需要紧扣时代背景,不能与之割裂。至於实际答题方面,由於课程涉猎太广,笔者当年研习时代与知识分子单元时,只在五个历史人物之中专攻三个,其余两个就从略温习。由於同学需在三题选答两题,理论上这样的温习策略能确保应试同学在应试期间,充分发挥起码一题半的题目,同时对余下半题也有一定认知,保住基本分数。温习时代与知识分子单元时,同学需注意知识分子特质、思想变化和贡献三大部分。人物方面,同学需注意梁启超和司马迁,而何启有机会和梁启超合併出题。同学需多加注意相关人物如何体现一些典型知识分子特质。

  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中学文凭试就是各位学子萌芽绽放的日子。以不变应万变、以淡然之心应对风浪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预祝各位考试一切顺顺利利。

  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担任青年组委员 张玮宗

  (2019年DSE中国历史科取得5**,现就读於香港大学文学院二年级,主修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