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从前的小食更好吃?只因为真的是配方改变了?还是我们将旧时的“美好”放大了?右图:不少人认为华语音乐的高峰期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但其实是否因为戴了“时代滤镜”呢?图为“四大天王”。
你是否会常常怀念起从前,觉得从前的食物比较好吃,从前的影视剧比较好看,从前的音乐比较好听呢?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并在不断怀念从前的时候陷入一种厌恶当下、逃避(táo bì)现实的情绪,但这种感觉其实不一定是对的,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在怀旧(huái jiù)的时候加上了滤镜(lǜ jìng)。
美化过去 模糊缺陷
怀旧是对过去的人、事、物的缅怀与追忆,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人们在怀旧时带有一种渴望(kě wàng),这种渴望促使人们美化过去,对不好的回忆进行模糊处理,对好的回忆进行放大和夸张,就像如今的美颜滤镜一样,可以隐藏脸上的缺陷,通过美白磨皮让面容变得更好看,而怀旧也同样带有滤镜。
“怀旧滤镜”在日常生活中普遍(pǔ biàn)存在,我们总是觉得小时候的零食非常美味,长大后再吃到同样的零食却觉得不再好吃了,我们还一度怀疑是调整了配方,使得我们心心念念(xīn xīn niàn niàn)的味道一去不复返,但很多零食仍然保持以前的配方,只是我们加上了“怀旧滤镜”,让记忆中的零食变得美味无比。
“怀旧滤镜”还表现出一种时代(shí dài)感,具体表现为人们总是追忆以前的时代而贬低现在的时代。就拿华语音乐来说,上一辈人普遍认为华语音乐的高峰(gāo fēng)期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时期出现了罗大佑、张国荣、王菲、四大天王等天王巨星,他们或被称为“音乐教父”,或被冠以“歌王”、“歌后”的头衔(tóu xián),人们认为这些歌手创造了华语乐坛的巅峰,当这些歌手逐渐退出乐坛时,人们便感叹华语乐坛走向下坡路了。但事实是否如此呢?千禧(qiān xǐ)年之后,周杰伦、陈奕迅、林俊杰、孙燕姿、S.H.E等歌手和乐团横空出世(héng kōng chū shì),为华语乐坛再开辟出另一个高峰,以杰出的成绩证明了华语乐坛并未没落,反而走向更为包容、更为多元化(duō yuán huà)的道路,因此很多人在感叹华语音乐不如上世纪时不过是戴上“时代滤镜”罢了。
心理防御下的行为
人们在怀旧的时候大多数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因为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所以追忆以前的生活,因为对当下的时代不满,所以缅怀以前的时代。从心理学层面来看,怀旧是人们在心理防御(fáng yù)机制下出现的一种行为,佛洛依德认为心理防御机制是当个体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为了恢复心理平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适应性倾向。怀旧主要表现为一种“退行”心理,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对现实产生不满、厌恶等情绪时,就可能采取怀旧的方式来回避现实。怀旧并不是如实地回忆过去,而是在回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将回忆变得温馨(wēn xīn)、甜蜜而浪漫,从而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不快。正是因为怀旧温馨而美好,人们才喜欢怀旧,而且一般现实生活过得越不如意的人越喜欢怀旧,那些生活得快乐幸福的人则专注当下,较少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怀旧上。
GAPSK语文推广委员会